中南大学考研辅导班: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授予学位类别:管理学博士学位
一级学科(专业学位)代码名称:1202(工商管理)
制订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
培养方案版本号:2019版
一、学科概况
工商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该学科以社会微观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应用方法的学科。具体地说,工商管理学科以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统计学、运筹学等数理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等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和研究企业各项管理决策的形成过程、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中探索、归纳和总结出旨在获得成效、提高效率的一般规律和管理方法。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培养各类专业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校工商管理学科瞄准国家重大需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覆盖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三大领域。已形成了包括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资源经济与管理八个有特色和稳定的研究方向。本学科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培养了一批杰出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承担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国家、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研究经费充足,获得了一系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前列。
二、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
研究方向英文名称 |
1 |
会计学 |
Accounting |
2 |
企业管理 |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3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Technic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4 |
财务管理 |
Financial Management |
5 |
市场营销 |
Marketing |
6 |
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 |
Entrepreneurship and SMEs Management |
7 |
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 |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Economic Management |
8 |
资源经济与管理 |
Resourc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1. 会计学。会计学是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基本职能,收集、整理、披露和分析企业、政府或非营利组织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从而有效反映、监督与控制其经济活动的管理学科。其目的是管理经济实体的财产和各项经济业务并参与经济决策,为投资者、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内部管理部门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现代会计主要包括企业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审计三大分支;企业会计又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2.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以企业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的综合性学科。企业管理以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基础,运用定量、定性的研究工具和信息技术方法,研究现代企业的各种管理活动、经营管理模式、经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相互间关系,探讨管理活动的基本准则、经营模式的特征和生存条件等,揭示企业成长及其管理的基本规律。企业管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的特征。企业管理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战略决策与管理、企业制度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与品牌管理、创业和企业成长等综合分析,研究企业成长的规律和综合管理机制,为培养企业管理综合性高级人才提供一般基础。
3. 技术经济及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是一门技术管理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学科。它以企业、区域、产业和国家层面涉及技术活动的管理和决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企业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和技术扩散的经济与管理问题,涉及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企业、地区、产业和国家等层面的技术发展、技术创新、投资决策、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技术经济评价与项目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管理、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战略等。
4.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财务管理和决策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数理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探讨和研究企业的财务绩效、财务政策、财务战略和财务安全的学科。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资本结构、股利分配、营运资本管理、投资项目评价、价值评估与管理、风险管理、兼并与收购、财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行为财务等。
5.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面向市场、以企业与市场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企业市场营销理念、机制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市场营销主要研究现代市场营销导向、顾客价值与顾客满意、市场营销战略与计划、市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产品开发与决策、定价理论与方法、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整合营销沟通、市场营销绩效评价,以及营销领域的新发展。市场营销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消费者行为学、全球营销、服务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关系营销和创建品牌等方面。
6.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是以成长机会和策略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个体、组织和产业层面上的创业活动过程、问题及创业规律的应用性学科。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在深入理解创业环境,不同层面的创业机会,资源整合,价值开发与实现的基础上,形成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创业环境、机会识别、机会开发、资源整合、创业融资、创业决策、创业营销、新业务开发、风险投资等。
7.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区域与产业经济管理是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区域资源开发、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源的空间资源配置方式、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两型经济与产业发展、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区域竞争力提高、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冲突、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调控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8. 资源经济与管理。资源经济与管理学科是以经济学理论、管理学为基础,结合矿业工程、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通过经济分析来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最优使用及其与人口、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资源经济与管理问题的学科。主要内容有:资源安全战略与产业政策研究、资源节约与环境安全研究、矿产品期货与大宗矿产品交易研究、资源型企业转型升级研究、资源产业科技战略研究。
三、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深入和前沿的专业知识,以及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熟练地和创新地综合应用以上知识和技能,在充分理解经典理论和前沿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建设性的学术批评,能够独立进行创造性的管理科学研究工作,成为具有独立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能力
以及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管理学者。获得该学科学位的毕业生能够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卓有成效地从事相关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和教学。
具体要求:
(1)能够熟练查询和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中英文图书资料和学术刊物,掌握本学科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研究方法,熟知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动态及研究前沿的重大课题;
(2)广泛了解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能够独立进行本专业研究课题的选题,承担并独立完成相关科研项目;创新性地提出新的正确观点、理论、方法或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性的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
(3)掌握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法,能够独立开设本专业本硕层次的基础课和选修课,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并撰写专业论文,具有较好的听说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所需的水平。
(5)能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并在本专业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我校博士生学制四年,本科毕业直接攻读博士生五年。我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博士生七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博士生八年。
具体要求按照《中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大研字〔2017〕194 号)文件执行。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包括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指导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应从相关学科聘请副导师。
2. 各学科方向应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确定灵活多样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发挥学术群体作用、营造调动研究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环境,大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 各学科专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学分
工商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满不低于20学分的总学分。跨一级学科(非工商管理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所考取学科专业硕士生阶段的专业基础课2门以上。
课程类别 |
学分要求 |
课程类别 |
学分要求 |
公共学位课 |
2 |
学科基础课 |
4 |
专业课 |
2 |
选修课 |
1 |
seminar |
8 |
培养环节 |
4 |
|
|
|
|
补修课 |
4 |
|
|
总学分 |
21(不含补修学分) |
|
|
学分说明 |
|
2.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必修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加修课五类。具体课程设置如下表:
工商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环节)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说明 |
公共学位课 |
010305001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32 |
2 |
第一学期 |
必修2学分 |
学科基础课 |
16120101201管理研究方法II |
16 |
1 |
第一学期 |
必修4学分 |
16120201201工商管理前沿专题 |
32 |
2 |
第一学期 |
||
|
16120101203论文写作及指导Ⅱ |
16 |
1 |
第一学期 |
|
专业课 |
16120201301高级计量经济学II |
16 |
1 |
第一学期 |
必修2学分 以上 |
16120101302管理决策方法 |
16 |
1 |
第一学期 |
||
|
16120101301管理博弈论II |
16 |
1 |
第一学期 |
|
选修课 |
16120101404高水平论文写作及发表(全英文授课) |
16 |
1 |
第一学期 |
必选1学分 以上 |
16120201401产业组织理论II |
16 |
1 |
第一学期 |
||
16120101403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
16 |
1 |
第一学期 |
||
16120101401大数据分析II |
16 |
1 |
第一学期 |
||
学术研讨与 学术交流 |
听学院组织的学术研究报告 (六次以上) |
|
2 |
|
每项均为必修, 8学分 |
作学科相关的学术研究报告 |
|
2 |
|||
参加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 |
|
2 |
|||
在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上 宣读论文 |
|
2 |
|||
培养环节 |
00000000601博士生资格考试 |
|
1 |
第三学期 |
必修4学分 |
00000000602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
|
1 |
第三学期 |
||
00000000603社会实践 |
|
1 |
春秋季 |
||
00000000620 中期考核 |
|
1 |
春秋季 |
||
补修课 |
管理统计学(硕士生课程) |
32 |
2 |
|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者必选2门(不计入总学分,但需有考核记录) |
高级宏观经济学(硕士生课程) |
32 |
2 |
|
||
高级微观经济学(硕士生课程) |
32 |
2 |
|
||
高级计量经济学I(硕士生课程) |
32 |
2 |
|
||
|
高级管理学(英文)(硕士生课程) |
32 |
2 |
|
|
七、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
(1)参加至少八次以上的学院组织的学术研究报告会,每次应有不少于500字的总结,并经导师签字后留存,达到要求后,按规定时间交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审核,并记载成绩。满五次计2分
(2)至少在学院或学校做一次以上的学术研究报告,根据提交的报告PPT和在学院网页上公开发布的报告通知进行考核,每次计2分
(3)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根据参会依据考核。每次记2分。
(4)至少在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的论文一次,根据会议论文录用通知和参会宣读论文依据考核。每次计2分;
八、博士生资格考试
根据《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14﹞22号),博士生(含直博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分,参加资格考试通过后方能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资格考试旨在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坚实的管理学基础知识与理论,牢固地掌握现代管理学研究方法,并且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素质。
博士研究生在作选题报告考评之前必须进行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以取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资格考试在第三学期进行;确有困难者,经主管院长批准,可推迟一个学年进行。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0月下旬。
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的内容包括:(1)政治思想品德、行为道德和科研态度;(2)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4)对本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5)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6)基础和专业外语水平。
资格考试由学院组织成立考试小组,指导教师不担任负责人。资格考试以学生研究选题答辩方式进行。
资格考试未通过者,可补考一次;补考须随同下次由学院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进行,不另行安排。补考仍未通过者,应终止其学籍。
九、学位论文选题报告
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后方可作公开的选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尽早完成选题报告。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公开的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博士生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1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在四分之三以上。
选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选题报告考评在第三学期进行;确有困难者,经主管院长批准,可推迟一个学期进行。选题报告考评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月和11月下旬进行。
选题报告由学院或导师所在系组织专门考评小组进行考评,考评小组一般由五名以上有高级职称或在课题相关领域具有相当水平的专家、教师组成,其中除博士生导师本人外,必须有已指导过博士生的教授参加,并且尽可能占较高比例。博士生应向考评小组作全面选题报告,考评小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认真评审后,填写具体评审意见。
选题报告未通过者,可补作开题报告一次,并须随同下次由学院或系统一组织的选题报告评估进行,不另行安排。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应终止其学籍。
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上填写网络版《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交所在单位研究生管理办存档,由研究生助理记载成绩。
十、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
“科研训练”是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要求博士研究生至少参加1项导师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至少参加导师的1项科研项目的研究,通过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的能力,经导师审核达到要求者给予相应学分。
“社会实践”是所有全日制博士生的必修环节。由学院研工办具体组织实施和考核(见附录一)。
十一、学年总结与考核
在每学年放假前,学校组织研究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和实践业绩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和筛选依据,对考核不合格者根据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学籍处理。由研工部具体组织实施和考核。
十二、学位论文工作
1.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1)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在《中南大学商学院学术期刊分级方案》中规定期刊上正式发表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构成学位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学术论文。满足下列1条方可申请授予学位。
在CSSCI、CSCD、EI及以上的中文期刊,或SCIE、SSCI英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1篇须在Ⅱ级及以上的中文期刊或B-级及以上英文期刊上发表;
在Ⅱ级及以上中文期刊或B-级及以上英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
在I级中文期刊或B+及以上英文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
以上发表的论文应以中南大学商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2.学位论文要求
(1)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属于本学科专业有关研究方向的基础研究或者应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论文必须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详细、充分的回顾,明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和论文的写作。
(3) 论文内容应体现出作者具有坚实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深入地了解所研究课题的研究动态与主要进展。
(4) 论文必须观点鲜明,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研究方法规范得当。
(5) 论文引用的资料翔实、可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6) 论文初稿完成之后,首先须经导师同意之后,方可推荐答辩。
3.论文评审、答辩与学位授予
(1)博士生在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及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核认可,并在博士生导师所在系或跨系作学术汇报(预答辩)后,提交学位论文3份进行院内评审。学位分委员会根据申请人的政治思想表现、博士学位课程考试成绩、院内论文的评审情况、导师推荐和导师所在系审查意见,进行学位论文校外送审资格审查。
(2)博士学位论文校外专家评议,由校学位办统一办理。寄送份数为3份,回收的同行评议为3份。同行评议意见返回数中均认为达到博士论文水平要求的,方能组织答辩。
(3)博士学位论文校外通讯评议通过后,方可到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心领取答辩材料,组织正式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
(4)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5或7人,均应为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其中博士生导师应超过半数,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且至少应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委员会主席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申请人的指导教师除外)。
委员会设秘书1人,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具体负责论文答辩的组织接待、会议记录、整理论文答辩材料等工作。研究生本人不得参与组织接待工作,更不得探询与答辩有关的问题。
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就是否授予博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能通过答辩。
(5)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可由导师与所在系主任协商提出,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方可向各受聘者正式发出聘书,组织论文答辩。
(6)博士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作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后,可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并作出决议,可在两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附:
1. 本学科研究生须研读的主要参考书目
[1] Michael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中信出版社. 2014.
[2] Stephen Robbi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 Philip Ko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 格致出版社. 2015.
[4] Jesse Hall, Gregory Schmidt, John Kress.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Irwin McGraw Hill. 2013.
[5] Robert Burgelman, Clayton Christensen, Steven Wheelwright.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cGraw-Hill. 2008.
[6] Peter F.Drucker.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9.
[7] Charles Horngren, Walter Harrison.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2006.
2.修订专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