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
心理学
专业信息
专业代码
040200
专业名称
心理学
招生方式
硕博连读, 申请考核, 直博生
拟招生人数
8
学制
3年制(直博生5年)
是否招生专业学位硕士
是
院系
师范学院(教育学部)
学习方式
全日制
备注
联系方式
序号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
院系 |
办公地址 |
网址 |
1 |
王邱懿 |
0755-26979056 |
85874675@qq.com |
|
|
|
研究方向
专业方向代码 |
专业方向 |
指导教师 |
01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02 |
情绪与健康心理学 |
|
03 |
认知神经科学 |
|
04 |
心理测量与应用 |
考核科目
科目组编号 |
科目组名称 |
科目 |
考试方式 |
01 |
01 |
外语素质(申请考核),专业素质(申请考核),研究潜力(申请考核),专业笔试 |
申请考核 |
01 |
01 |
外语素质(硕博连读),专业素质(硕博连读),研究潜力(硕博连读),专业笔试 |
硕博连读 |
03 |
03 |
外语素质(直博生),专业素质(直博生),研究潜力(直博生) |
直博生 |
学院及专业介绍
师范学院(教育学部)
Normal College (Faculty of Education)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是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原国家教委备案,于1995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单位。经过24年的发展,现定位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基础,扎根深圳、服务周边的高水平、现代化的综合性学院。院(部)下设教育学院、心理学院、体育学院(高尔夫学院)和附属教育集团;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合作)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应用心理硕士、教育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立了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测量与应用、临床与心理咨询等学科方向;教育学一级学科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教育学6个二级学科方向;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育等8个本科专业/方向;附属教育集团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教育;内设脑疾病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脑功能与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儿童发展与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印度文化研究中心、湾区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研究机构。拥有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中心、国际考试中心。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脑电相关技术专业委员会等国家权威学术机构挂靠本学院。
院(部)现有专任教师14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7人,博士110人,其中包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2人、国家杰青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深圳市鹏城学者1人、孔雀计划获得者30余人。2015-2018年,院(部)教师承担了2项国家973项目、3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84项。教师获科研及教学成果获奖15项,其中国家级5项:罗跃嘉教授《心理生理信息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教育部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李红教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李臣教授《西方课程思潮研究》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李均教授《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史(1949-2009)》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李臣《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国家课程校本转化研究》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学院教师在国内外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了660余篇SCI/SSCI/CSSCI/CSCD高质量学术论文,其中SCI/SSCI论文406篇。李红教授团队、罗跃嘉教授团队、谭力海教授团队的多项成果得到Nature Index介绍。
院(部)现有在校生2034人,其中本科生1704人,学术硕士研究生119人,专业硕士研究生211人。
心理学科当前主要分为四个专业方向:
(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致力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以及老年学习与脑可塑性研究,关注正常和障碍儿童心理发展与脑功能的关系。
(2)情绪与健康心理学: 研究情绪与注意、记忆、决策等相互作用及其脑机制,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为情绪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3)认知神经科学: 采用脑成像和脑电等技术手段,围绕感知与注意、学习与记忆、思维与创造、情绪与认知等的脑机制,结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阐明人类心理活动的脑基础。
(4)心理测量与应用: 通过面向应用的基础研究,结合传统量表和现代认知神经等技术,开展心理评估的方法学研究,开发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以及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技术,包括认知增强和压力缓解等,以满足有关应用部门的特殊需求。
报考要求
参见相应招生方式所公示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