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目录:
考试大纲:
701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考试内容
1.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观、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哲学的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前提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实践的观点。
3.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和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4.实践与世界
实践的内容与本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在世界与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
5.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联系与发展;整体与部分;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辩证法的实质与意义。
6.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量变与质变及其关系;否定之否定。
7.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性
历史与人的活动;历史活动的特点;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8.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
9.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
10.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的历史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1.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与人的塑造;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化的社会功能。
12.认识活动及其规律
实践与认识;主体、客体;认识的发展过程;抽象与具体。
13.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的本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发展规律。
14.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的本质;评价与认知;价值观。
15.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的实质;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自由时间;自由人联合体。
二、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有三种:简答题(包括概念解释、关系分析、理论概述等)、材料分析题(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和论述题。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材料分析题每题25分,共2题;论述题每题25分,共2题。
三、作答要求
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观点明确,分析深入,逻辑清楚,表述准确。
801哲学综合
一、考试内容
按照各学科方向分版块出题,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哲学等版块。
每个版块考察各个学科方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知识及其应用。
二、考试题型
题型以简答和论述题为主。
三、作答要求
(1)考生任选版块进行答题;
(2)观点明确,逻辑清楚,文字规范,表述准确。
院校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拥有从本科至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近年来,哲学学科在QS排名稳定在51-100位段,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位居A类。
伴随北京师范大学百余年风雨历程,哲学学科走过了一条艰辛而辉煌的发展道路。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立,梁启超等一批国学名家在此弘文励教,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19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设立哲学教育系。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师范院校率先创办政治教育系。1979年,政治教育系分建为哲学系、政治经济学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哲学系以原政教系哲学教研室、哲学史教研室、逻辑教研室、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研室为基础,整合相关部门组建而成,是新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的第一个哲学系。哲学系建系伊始,设一个哲学本科专业。1986年重新组建的政治教育系于1989年并入哲学系,设哲学、政教两个本科专业。1994年,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并入哲学系。同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哲学系增设法学本科专业。2002年,以哲学系的原法学专业为主体,独立成立法律系。同年,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并招收本科生。2003年,在原哲学系的基础上,整合相关学术资源,成立了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15年,学校进行学科调整,社会学专业从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分离,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名为哲学学院。2018年获批增设PPE(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本科专业,2019年1月开始招生。2019年7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学院分离并入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拥有哲学、PPE(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两个本科专业(系),其中哲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外国哲学)。拥有1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拥有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3本专业学术期刊。按照学校“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在珠海校区设有国际哲学研究中心。 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凝练形成了价值哲学、认知哲学、古典哲学、政治哲学四个重点研究方向。“十二五”期间,获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6项,其他项目63项;“十三五”期间,获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7项,其他项目89项。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建工作贯穿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石盘、马特、朱启贤、齐振海、袁贵仁、韩震、杨耕等著名学者在此潜心治学,教书育人,成就卓著。学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人,北京市百人工程入选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1人。目前,学院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战略,致力培养高层次的哲学人才和PPE专业人才,建构起了“厚基础、跨学科、国际化”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百年来,涌现出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中国哲学家张岱年、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时代楷模”黄文秀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罗格斯大学等的哲学系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承办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京师哲学暑期学堂,创办国际价值哲学论坛,招收中国哲学英文教学硕士班,出版英文杂志,在国际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立足深厚的学术传统和人才资源,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工作,开展智库建设,组织研制了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等。举办了丰富多样的研修班、培训班和学术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咨询可以联系:新祥旭梦梦老师 微信/电话:1571712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