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毕业生注定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记住,其中考研人历经初试成绩公布延期、“云上”复试……被拉长的考研周期、全新的考试方式,带给他们的是更悠长和熬人的“时间战”和“心理战”。在考研的路上,他们一如《热爱生命》中所言“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研考从来不只是分数的较量……新祥旭采访10余位成功“上岸”的考研学子,分享他们的研路心情和“上岸”秘笈。
张同学
学院专业: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考研去向: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上岸”感受:“考研就是场马拉松,中途很多人退赛,唯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王者。”
大三时,我决定考研。考研的原因是希望提高学历,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我最终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目标院校。做为“三跨”考生,我深知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大三下学期,我开始着手准备。一边是本专业的学习,一边是利用周末学习考研课程。因此这段时间更多的是在收心,进入学习状态。
全身心备考是在大四,尤其到了后期,为了让自己心无旁骛,我卸载了手机上的各种娱乐app,每天保持1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食堂、自习室、宿舍三点一线,楼梯口成为自己每天的背书地点。厌烦、枯燥、想玩的时候,我会找朋友或者研友谈心来释放压力,又或者幻想考上研究生自己该有多么开心、父母多么高兴,于是重整旗鼓继续学习。备考过程中怀疑自己,动摇决心都是很常见的心理。但我认为 唯有继续努力才是消除一切恐慌的最好方法,已经努力这么久了,放弃难道会甘心吗?
初试考完英语,我知道考得不好,哭完之后,还是继续复习第二天要考的专业课。尽管查成绩时,我的手在抖,384分!我知道自己的坚持真的没有白费。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一切复试计划,延迟复试和新的复试方式的种种猜测和讨论让我感到心慌和手足无措。但初试艰难的第一关都战胜了,眼看着就要胜利了……我告诉自己把自己全副武装,做好充分准备,才有底气应对未知挑战。终于,我以复试第六的成绩成功上岸。 考研就是场马拉松,中途很多人退赛,唯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王者。
王同学
学院专业:商学院 财务管理专业
考研去向:北京邮电大学 工商管理专业
“上岸”感受:“考研,心态和决心非常重要,切忌做一个半途而废的人。”
我一直比较喜欢财会和工商管理方向,因此大三下学期正式准备考研时,专业的选择并没有让我犹豫,果断将工商管理作为我的第一志愿。反而在专硕和学硕、目标学校的选择上徘徊了很久。
我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中选择学校,听闻各种传言,让我觉得考名校+热门专业极其困难,因此我最先把目标院校定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直到与一位学姐谈心后,我收获了勇气将目标院校换成了北京邮电大学。
确定北邮后,压力忽然激增,七月中旬才开始看专业课的我很慌,复习时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嘈杂,导致我的复习效率极低。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个多月,我搬进了五教的考研自习室,通过运动和与朋友家人谈心来释放压力,心态慢慢变好,效率也逐渐提高,度过了我每日13至14小时高效学习的八月份。直到考研前,我的精神都一直紧绷着,不敢有丝毫放松,复试的焦虑从三月份蔓延到五月,带着不灭的斗志,我最终顺利上岸。
“对于打算考研的同学来说,心态和决心非常重要,切忌做一个半途而废的人,坚持的意义要在后期才能显露。”
陈同学
学院专业:法学院 法学专业
考研去向:西南政法大学 法律(法学)专业
“上岸”感受:决定考研,就是坐上一辆没有倒挡的车子,唯一的方法只有坚持。
考研这一选题,不是人云亦云的结果,而是反复斟酌的过程。因为一旦开始了考研之路,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放弃许多其它机会。我在备考期间看到许多同学找到工作,内心也不是没有纠结过,害怕自己最终考研结果不理想,工作也没有着落。即便如此,我也从未有过要放弃考研的念头,因为我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一名法官,考研就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我在确定自己目标院校的时候,充分参考了自己的实力、目标院校招收人数、每年录取的人的特点等等,最后决定考西南政法大学。
备考时,我会计算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做好复习规划。一本书我一般要理解记忆五六遍,并且在记忆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在十二月份的时候,拥有好的心态比每天学习的知识更加重要,把“我一定会考上西政”,换成“如果我能把这本书理解记忆六遍,那我一定会考上西政”,这是我在备考后期调整心态、增强自己执行力和信心时所用到的方法。
我的考研经历可以用两个词形容——坚定、坚持。从三月份到六月份、再从九月份直至十二月份,我身边备考的人数不断减少,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数人在决定考研的时候,没有想确定好考研的原因,因此也没有确立自己必将考上的信念。对我来说, 确立自己必将考上的信念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给自己足够的暗示。比如暗示自己通过努力就一定能上岸,比如暗示自己一定能行……你只要做到坚持并且努力、吾日三省吾身就好,这样才可以走得更远。
考研是一趟好开始、难坚持的旅程,要么奋力追逐,要么干脆不要开始。 既然决定考研,便觉得自己是一辆没有倒挡的车子,唯一的方法只有坚持。
邓同学
学院专业: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
考研去向:苏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专业
“上岸”感受:考研最重要的是毅力和坚持,但尽人力,不问天意。
为了去到更高的平台,拥有更多的机会,我决定考研。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资料,考研之前与自己的学业导师商讨考研方向后,我最后选择了新传专业。新闻与传播是一个包容度很高的专业,与我的本专业也有许多共通之处,这对于跨考是比较有利的 。
作为跨考生,我其实对于自己不太有信心,并且我们的竞争对手里很多原本就是新传专业的,备考前期,看到人家对各种专业课题目都有自己的见解而我什么观点看法都没有,这个阶段是很痛苦的。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和别人比进度,自己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来。我每天都会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休息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每天不必要熬夜学习。
由于疫情,今年的复试延后了两个月,复试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我觉得只要好好准备,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不变应万变。线上复试需要自己购买设备,一般学校都是双机位,所以电脑、手机是必备的,特殊情况下还得准备第三台设备以防万一。线上复试需要练习镜头感,毕竟我们和老师隔着屏幕,可能还会出现网络延迟等问题,因此我在家中与家人经常进行视频模拟面试,找到线上复试的感觉。复试时老师比较重视英语能力,而我本身也是英语专业,所以在回答问题上比较流畅,一个好的开头让我的状态变得更加自信,从而顺利的通过了复试。
对我来说, 考研最重要的是毅力和坚持。既然决定要做一件事,那就好好做完,善始善终。我想对学弟学妹说, 但尽人力,不问天意。既然决定了就去为之拼搏努力,不要回头,不要放弃,祝福你们最终都能踏进梦想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