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即将参加2021和2022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去年报考复旦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的考生,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现已被拟录取。下面我将介绍一下自己的考研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材料与化工专业由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招生,考研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850材料科学基础,2021年招生共55人,其中推免12人。
1.思想政治理论
政治这科较为简单,但是作为报考复旦大学的考生,任意一科的短板都会影响到总成绩,试想你啃下了数学和专业课取得了高分,却在政治一科上被拉开分数,岂不惜哉?所以立一个小目标,至少先考个66分吧。关于复习时间,如果开始的过早,前面学,后面忘,又得来一遍!所以不宜太早,个人建议八月份开始。首先系统学习肖秀荣主编的的知识点讲解,并及时完成每一章的《1000题》,为了及时反馈信息,尽量做到学一章,做一章的选择题。学习时要注重归纳总结,比较分析,在毛中特、马哲、思修法基和近代史学习中,要善于从杂乱中寻找线索,以便连接板块、深化理解、有助于记忆。基础巩固之后,就可以研究近十年真题,主要针对大题,注意此时是研究而不是做题,会做真题上的题目以及学会题目考察知识点只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出题人套路,揣摩其套路及正确的答题方法。与此同时,需要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凡是本年开始至出题之间时间的国内外重要政治事件都必须知晓,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大题,考试题目都很容易与这些结合起来,或者作为一个引子,或者直接考察时政事件。在最后两个月,背诵大量的论述题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在考场上针对问题有话可说,而且所答精确。12月份,就要紧紧抓住肖八肖四了,据以往经验,这12套卷押中题率很高,所以充分利用好其中的大题,所有大题答案能背诵为最好。
2.英语
由于我本人的英语不是很好,所以得提前下手。首先每天定下目标背诵单词,我使用的书是新东方的考研词汇书,另外为了利用碎片时间,下载了百词斩APP,背单词可能会很枯燥,但是咬着牙得坚持下去,反复背完两三遍后就比较轻松了。有一定词汇量后,就可以做阅读了,每次做一两篇,然后第二天得对前一天所做的阅读进行剖析,需要搞清楚阅读中的每一个单词的意思,每一句话的意思并且能够顺利翻译下去,同时需要揣摩出题的套路和选项答案的适宜性。由于英语真题里的部分词汇重复率很高,所以在阅读中记单词也不失为一种方法。最后,需要攻克英语作文,注意小作文的格式和大作文的结构框架,一般在后期可以背诵一些经典范文。当然,如果你水平足够高,直接写自己的文章,会夺得高分。英语重在坚持积累,所以不要焦急期待迅速的拔高,只要做好每天的任务,英语成绩自然会水涨船高。
3.数学
数学是考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所以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具体计划如下:
1)夯基(2月-5月)。从教材看起,不要唯求速度,认真理解掌握各个公式定理及其推导,这有助于灵活使用公式解题。对教材进行系统梳理,按照大纲对教材进行全面复习,然后选择性做一些课后题。这四个月分别每月完成高数上、高数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即可。
2)强化(6月-10月)。基础巩固完,就立即进入强化,从六月到暑期结束,主要做李永乐主编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并完成《同步训练》,之后做《660题》再加强一遍。9、10月开始二轮强化,就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了,通过真题训练和讲解,进一步提高解题技巧和能力。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加强。达到真实考试难度的训练。
3)模考(11月-12月)。这一阶段一方面要根据以往笔记进行全面复习加强,另一方面进行高强度试题训练以达到考试要求。市面上有许多模考题,但是很多与真题风格不一样,难度也不一样。因此上不要因为这些题把心态搞崩了。张宇的八套卷难度较大,更注重新颖的解题思路,对于基础牢固的同学来说,把这八套卷搞懂之后,会在解题思路上有很大提升。而对于这种模拟卷的分数,不要太过纠结。
4.专业课
参考书目:
《材料与化工》,(第四版上册)研教新版2018,研教新版的书对专业课的帮助非常大,这本书应该有很多人用过,一些习题很具参考价值,推荐给大家。
复旦每年推免比例较大,特别是学硕。一般学硕统招名额都在个位数,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硕统招名额相对物理电子学和材料学较多(一般5名左右)。专硕每年统招名额在30左右,经常会有扩招。材料学院每年的复试线仅是学校工科的复试线,较之学校的其他专业低了很多,同时每年过线的人数有限,因此复试比率比较小,并且还有很多校内调剂的机会,如果报考的是专硕的话,分数超过330就有很大的几率被录取,而学硕分数每年波动较大。
考研不比于高考,它是一个人在黑夜里孤独的远征。你身边没有参照物,很容易出现迷茫、自我怀疑还有可能放弃。但是,选择报考复旦大学研究生的,我相信你们都是勇士,既然来了,那就抛却思想的枷锁,大干一场!有志者,事竟成!祝愿各位学弟学妹们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