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试经验
(1)政治复习经验
首先要知道政治每部分所占分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6%、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
然后先多刷肖秀荣的一千题,记选择题的答案,尤其背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选择题答案,另外再刷历年真题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选择题。刷完选择题一遍后,一定要划出易错选择题,然后重点背诵,尤其背诵多项选择题,避免漏选。同时可以背诵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后期肖秀荣会出一本小书,刷选择题,总结大题的答题思路。
大题准备,背诵肖四肖八即可,并总结答题思路。二轮复习时,还要多刷几遍一千题,记忆选择题答案,再背几遍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政治考试,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政治的复习一定要有重点的复习。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重点章,对于重点章一定要准确记忆知识点。肖秀荣的政治复习资料都会先告诉你复习重点在哪里,不重点的部分当成选择题处理,有印象即可。
(2)二外德语复习经验
本科课本是《德语速成》,跟大部分高校二外课本《新编大学德语》没比较过。感觉课本内容够广够深,难度也挺大,加上敬爱的德语老师指出学好课本内容足以应付各大高校二外考试,我就心无旁骛钻研课本。大二第二学期二外开始,共上三学期,大三结束课程完毕,时间很紧。个人觉得二外是个拉分好手,因此竭尽全力。之前没有接触过德语,底子为零,想要跟别人拉开差距难度很大。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比上课进度要提前两个 Lektion.初期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及时复习,听录音,读课文,不懂的上网查,问老师,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把不懂的搞懂。从词性变位语法一窍不通到最后课本一点就透,尽入我手大概花了德语学习总过程三个学期,每天保证多少要浏览着预习复习一遍,语言这种东西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懂不是危言耸听,坚持就是胜利。在这里推荐我用的网页版德语助手词典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姚保琮,佟秀英编著《德语应用语法》,加上德语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个人的刻苦,我的德语水平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3)专业课方面:
先是英美文学。本人大三选翻译方向,文学复习是按部就班,逐层递进的。虽然考研前看过很多中文英文的文学名著,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基础,但缺乏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来统领,因此首先要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系统。大三寒假结束第二学期伊始三月初左右就开始不分好坏对介绍英美文学史一类的书一顿乱啃。英国文学历史悠久,名家众多,流派异彩纷呈,从古到今著名作家作品数不胜数;美国文学历史不长却发展飞快,近现代更是异军突起,重点多如牛毛。想要对文学发展脉络达到整体把握,对于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写作风格特点等举一反三,印象深刻,阅读记忆这类书籍是不二选择。我看的次数最多、印象最深的是南开大学出版社常耀信主编的《英国文学通史》三册(强烈推荐)和《美国文学史》。第一遍看完有了大概印象,第二遍看完印象更深,心中有底,第三遍能边看边回忆内容就可以了。此后陆陆续续的我看了同类型的复旦大学出版社杨仁敬《简明美国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张冲《新编美国文学史》,浙江大学出版社毛信德《美国小说发展史》,湖北教育出版社王逢振《美国文学大花园》,译林出版社王佐良《英国诗史》,何其莘《英国戏剧史》等等。这类书籍皆为中文,便于理解记忆打基础;各有侧重点,优劣互补;读熟以后阅读英文版文学史会猛然发现这个名人轶事名言名句在以前某本里面见过,这首诗歌的汉语翻译可以在某本找到,专业名词术语也有印象。当然,英文文学史是必不可少的,是最终反应到考卷上的专业素养体现,与成绩高低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更加重视。这类教材我主攻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和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常耀信的《英国文学简史》也时常翻阅,与刘老的书互证互补。不得不说,英文版比起中文版难度更大,更加枯燥,尤其常老的美国文学,下午看自带催眠效果,加上本人对美国文学印象不佳,直接导致这本书略略过了一遍就再没翻过。与此同时我入手了两本辅导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赵红英主编《美国文学简史学习指南》和武汉大学出版社赵红英主编《英国文学简史学习指南》,这对于理解教材和之后总结都大有裨益。总之,这是个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加深理解记忆的过程,持续复习前期好几个月,要不厌其烦,贪得无厌,看烦了这本看那本,这几个礼拜不看下几个礼拜看,直到看了就烦就想吐才罢休。
另外,有了文学史的骨架支撑,就需要补足血肉,名著选读就成了很关键的一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需要注意的是,骨架的构建和血肉的填充是同时进行的,没有先后之分。比如今天看了弥尔顿和班扬,相应就需要阅读他们的作品,这样可以更加深刻理解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持久不忘。这一类的书籍我主攻南开大学出版社常耀信李宜夑主编的《美国文学选读》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孙建等主编《英国文学选读》和张冲主编《美国文学选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孙华祥主编《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这些书几乎囊括了所有文学史上优秀重要作品,不同的书可能选段一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此需要尤其注意的是,吃人家的饭得研究人家的锅灶,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校外文学院老教授的书含金量极高,有时直接跟考试内容挂钩,要多多留心。此为后话,下文中会提到。
接着是基础英语。翻译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神功大成,专业素质的积累是高分的基础,容不得半点取巧。在准备初期,我并没有立即着手翻译练习,而是安心扎马步,打好基本功。第一是词汇,重中之重。看汉语文章词儿不认识都难以理解,英文更是一样,两眼一抹黑,只得半猜半编。这不是长久之计。我在前期把专四专八词汇又复习了一遍,至于雅思GRE我看了看,大同小异,便决心另寻它途。这个时候我来回翻论坛,发现了一本秘笈,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吴玉东,宫玉波主编《英语专业考研核心词汇》。此书全篇典型文学词汇,例句实用丰富,一些词的古今用法、文学中经典表达包括个别德法词应有尽有,简直令人喜极而泣。以本人不太扎实的单词功底初阅此书,直接被泼了一盆凉水,因此发奋一定要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内到外啃个透。每天早起一小时翻阅一个list,睡前半小时复习早上的list,再花半小时预习翌日的list,如此反复,大约50天过了一遍,接着又如此从后到前再来一遍,形成一个总循环,按这样的流程走了两轮总循环后,对本书的大体架构有了初步了解。至于后期要到滚瓜烂熟进行四个总循环差不多。背单词这件事历来让人闻风丧胆,无数英雄好汉竞折腰,非有志者不能得之。在此说说我的单词记忆方法。本书从Z到A列了50个list,按照上述流程循环反复,先分析单词结构,比如前缀后缀词性等,接着将单词置于例句之中理解记忆直到不看单词直接看句子就可以理解本单词和本句中其他生单词,必要时可以背例句而不要单纯背单词。我还用了联想记忆,看了这个单词会发现词义、结构等与之前某个单词相同,列在一起。积少成多,每个单词跟前都有相似的好几个单词,以两个单词为例,在vitriolic前我标注了本书中其后出现的同义词,有acerbic,acrid, acrimonious, caustic, mordant,mordacious,scathing, snide, pungent;在chastis后我标注了 scold,chide,reproach,rebuke,castigate,reproof,reprimand,berate.此过程要不厌其烦的前后来回翻阅查询做笔记,心很累,效果很好。 第二是阅读。阅读英汉对照作品,看看名家的翻译,收获很大。考研前大二大三我在图书馆看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有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包括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季羡林《牛棚杂忆》,温源宁《不够知己》,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蒋梦麟《西潮》等等,还有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包括《教长的黑面纱》,《夜莺与玫瑰》等系列 ,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比如《西行漫记》,胡适英文文集等,记不全了。说实话,初读时阅读能力不是很强,而且以趣味性为指导,都是觉得有意思值得一读的好书才会下功夫,没有为单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而阅读,有时候对照着看会直接被中文内容吸引或理解英文费时费力而跳过英文,所以对于英文表达不是很在意或是毫无印象,这种情况在我准大三暑假把星火英语专八阅读理解过了两边以后才有所改观,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就是这样反复记忆单词和阅读书籍一直到暑假前,自认为基础英语底子打的不错才开始进一步巩固翻译技巧。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参考书目:
(1)《英国文学选读》孙建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美国文学选读》张冲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3)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R. Fromkin
(4) The Study of Language G.Yule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目标院校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