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择校
其实在择校这件事上我并没有考虑很多,因为以前的梦想便是在北京外国大学读书,只不过当时高考的分数不够,所以只能去其他学校了。本人就读了一所双非一本的院校,其实我的母校的学习氛围以及学术氛围都挺好的,当时在考研选校方面一开始也考虑过本校的研究生,不过最后还是北外的吸引力对我而言更大一些,所以最后选择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我的目标院校。
二.院校信息
考试科目
① 101政治
② 外国语(204英语二、202俄语、203日语、241法语、242德语、243西班牙语,选一)
③ 303数学三
④ 431金融学综合(货币金融、公司财务)
金融学综合英文作答题目分值占比为30-40%
参考书目
1、[美]罗斯等著:《公司理财》原书第1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8月(英文版-原书第10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1月)。
2、[美]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第1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英文版-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
3、[美]滋维·博迪等著:《投资学》英文版,原书第10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11月。
分数线
年份:2020
专业名称:金融
总分:343.00
小科(满分=100分):48.0
大科(满分>100分):72.0
年份:2019
专业名称:金融
总分:345.00
政治:49.0
外语:74.0
年份:2018
专业名称:金融
总分:330.00
政治:44.0
外语:44.0
专业课一:66.0
专业课二:66.0
三、备考经验
政治
第一阶段,首先是对着参考资料和书籍让自己有个理解性的认识,然后自己可以整理出一个大致的只是框架,具体到马原、毛概、近代史和思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需要明白每一科的考试占多少分值需要明白,这样复习的时候会有侧重点。
第二阶段是1000题,这个大家需要认真对待,总结错题,检验自己。因为后期有很多的模拟题,以及预测卷,其实也都来自于100题里面。更值得注意的是,政治拉分就是在选择题,所以大家需要重视。
第三阶段,是自己总结后面的论述题技巧。马原、毛概、史纲、思修,都有自己特定的复习方法,这个是大家可以自己去总结的,这样考试的时候,50分的论述题,一般都可以拿到35分左右,有的甚至更高。
第四阶段,是肖秀荣八套卷,这个可以一套一套的当做考试,检测自己,同时对于每一个选择题弄明白,不懂的可以问,问答题,如果有时间的话,就可以开始背了,因为最后肖秀荣四套卷的题目,基本是从八套卷里面抽取的。还有就是有的时候问答题考原题,可能不是四套卷里面的,是八套卷里面的。(2016年考研的那一届就是,大家有时间就可以多背背)
第五阶段,肖秀荣四套卷,问答题必须全部背,因为每年政治考试至少有两道大题是原题,2017年考研的政治大题,全部来自于四套卷,压中了所有的大题,所以大家得认真看待。
英语
英语二的复习贯穿我整个考研过程,我除了每天的背单词以外,都会看一些英文的刊物,以此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其实在读这些刊物的时候同时也会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然后就是做真题了,我没有像其他考研经验中提到的做了很多遍英语真题,我甚至是在考研前两天才做完最后一套真题,因为平时我主要是做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老师给我出的模拟试卷,在考研期间周老师给我定制了关于英语复习的一整套计划,真题是我完成计划以后开始做到的,所以基本没有刷很多套。关于英语复习过程中看视频课,我在考研初期看过一两节恋恋有词,虽然上课听着挺爽的,但我觉得上课的时间如果拿来用app背单词,效率会更高,所以就再没有看过了。这里想强调一下,我在英语复习中,唯一看过的视频课就是作文,英语作文我不建议背作文书,市面上以王江涛为代表的英语老师很多提倡背作文,我在11月中旬的时候才开始准备作文,那时候我也买了作文书,但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多了,果断放弃。我只花了一周的时间去看作文冲刺课,整理了一些模板,然后又用了一周的时间去用我自己整理的模板做往年真题,写了大概五、六篇作文就上考场了。最后英语二77分,不高不低,算是没拖后腿吧。
专业课
初试:
数学:《复习全书(二李的)》+《李永乐线代讲义》+《真题(粉皮书版)》+《真题(试卷版)》。初次备考建议一定要认真准备数学,建议结合听老师的课来做题,真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多做几次真题,你每次都会有不同发现。复试:具体环节大概是一志愿和调剂生分别被分到各个组,每个组依次进教室进行面试,进去后每人抽一道题后作答,题是中文的涉及到金融、财管等相关知识,考生全部答完后进行一道英文的小组讨论,期间会有时间提示,讨论完就退出教室,面试就结束了。老师都很和蔼,大家其实不同太紧张。
四、寄语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心仪的院校,祝大家一战成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