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图书馆被考研党占满是常态,各种占座位的操作也是让人大开眼界,21考研还没结束,22考研的甚至都开始占座了。现在倒数30天,走进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必然是爆满。但,上岸的是少数,炮灰是多数。什么原因呢?有招生人数少竞争激烈,有考试难度大,这些原因或多或少是存在的,但这些真的是全部的关键吗?
考研图书馆不仅座无虚席,有时候走廊上也是各种小板凳。你觉得自己很努力,但你想过没有,并不是只有你努力,努力是考研人的常态,不努力的才是少数。仅仅只是傻傻的努力,使蛮劲而不是巧劲是没用的,要知道考研是要选择科研的储备人才。努力不等于出众也不等于成功,认为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前提是,你比别人还要努力,你的方向也没有错。努力是上岸的必要条件,但是不是唯一条件,知识的积累过程非常重要。
上岸是你的知识积累要达到一个程度,你努力3个月也是努力,6个月也是努力,但能不能上岸看的是结果不是你努力的过程,看的是你的知识积累有没有达到上岸的标准和要求。这必须要根据你的基础和时间来积累,基础好的积累的时间可以短一点,基础差的就要早点开始,这也是传说中上岸必须专心备考够800个小时的由来。
另外,考研是选拔性的,这就意味着竞争,努力没用,你努力的程度超过了其他人才有用,平均努力,一般努力并不是选拔,考试的特性决定了很多人只能成为炮灰。考研人数的增加比招生人数增加快的多,大多数人成为炮灰也是正常的。这个时候会选择就很重要,每个人都心比天高,不切实际,盲目追求名校热门专业,但是自己的基础及复习效果很难达到需求,后面再努力也很难弥补起选学校所犯的错误。
最后,以上所有都是建立在真努力的前提下的,但有很多人的努力是假努力。努力不是买一堆复习资料、不是把各种复习资料摆在桌子上、不是早起去图书馆占座然后刷半天的手机。坐在图书馆,你有多长时间在玩手机,有多长时间在上厕所打水刷视频打岔,真正专心坐下复习的又有多久。骗自己努力没用,没结果的努力是不够努力。
努力的过程是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他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关注你的过程,你的结果是最直观也是别人需要的。每一个努力的人都有收获,但是她必须真的努力,必须方向是对的,选择是对的。
新祥旭一对一鼓励考研人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也会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推荐作为参考,包括复习过程中的会定制专属于个人的计划,全程针对性备考,你的努力才会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