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都各占约 100 分,是考核的重点。题型仍然包括单项选择题(90 分)、辨析题(45 分)、简答题(75 分)和分析论述题(90 分)四种。我们对各部分基础知识一定都要梳理清楚,各个击破。
(二)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考研(课程)中的分值约 100 分,占到了总分的 1/3,所以它是教育学考研的核心。原理的内容相对庞杂,枯燥,所以各位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首先应以理解为主, 而后就要重点记忆。
首先要对教育学原理有个框架性的认识。从整体来看,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与人 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和学 生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各个击破。在这几年原理部分都一辨析题和两个简答题、一个论述题,并且论述题侧重于教学、课程、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的考查。因此对于教育原理的复 习要大面积撒网,客观题的覆盖面很广,主观题则侧重于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培养 目标、教育制度、课程、学与德育等。
建议考生要:第一,正确记忆教育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 论和基本问题;
(二)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一共占 100 分左右,在对教育史进行复习的时候要紧紧把握住几个线索: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教育实践史。在这三个线索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纵向的历史梳理, 也可以进行横向的中外对比。教育思想史的复习,要抓住主要的思想家和主要的思想流派, 了解他们的主要著作和主要观点,以及他们思想的传播、影响和历史意义,甚至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共同思想主题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教育制度史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制度化的过程,包括机构史、政策史和立法史。中国制度史往往与朝代联系在一起,而外国教育史则与国别联系的比较紧密。教育实践史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现象原生态的发展过程,这部分主要把握各个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教育活动等。 还要注意的是在了解三者的基础上,要学会融会贯通,进行更深一层的把握。此外,中国教育史部分,客观题依然要大面积撒网,主观题则会集中于私学的兴起于传统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改革、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外国教育史部分,重点考察近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外古代教育出选择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对考生的建议
(一)在学习中知识的同时,将相关知识点的考题和模拟练习题做分类对照比较, 以加深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强化灵活运用能力。
(二)在复习四个部分的基础上,将这几个部分综合起来,从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外教育史)、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的科学和方法基础(教育研究方法)多个角度来理解教育学、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试图形成一种具有多学科角度的教育观。
(三)多关注现实的教育热点问题,尝试使用教育学各学科的理论和观点来对其进行分析 和判断,以培养自身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在考试中发挥,灵活地回答试题,也有助于研究生入学后学习阶段的努力。
(四)多阅读教育学术刊物和著作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文献,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 借助别人的观点更好地理解受多个社会人文学科影响的教育及其理论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