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预约报名

202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科目、招生人数、分数线、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等备考指南

zengyuqin / 2021-01-27

 

学院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市朝阳区,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拥有自主招生权,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做出了重要基础性的贡献。近年,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广播电视、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等一级学科稳居全国第一,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名列全国前1%。

前身是1954年中央广播事业局(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办的广播通信技术干部训练班,在此基础上,1958年成立了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开创了我国广电通信技术理工科高等教育的先河。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开设无线电系、外语系和新闻系。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英文名称为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英文缩写为CUC,校歌为《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

致力于通信、广播、电视、电影、出版、广告、新媒体、互联网、文化产业等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工、文、艺、管、经、法、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

学科信息

 

专业

研究方向

拟招总人数

(含推免)

拟招

推免人数

初试科目

学院(研究院、中心)

050302

传播学

01传播理论与历史

57

2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传播研究院

02国际传播

03媒介素养

 

04应用传播学

05性别传播

06智能传播

07口述史

 

 

复试分数线

年份

单科(=100分)

 

单科(>100分)

 

总分

 

2020

52

78

379

2019

51

77

370(08:355)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783《主题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考核要点

1.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30字;

2)摘要:200字左右;

3)关键词:3-5个;

4)正文:2000-3000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人文社科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文明史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哲学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部分:媒介与社会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三、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推荐参考书目

1.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新祥旭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

传播学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一)专业概况

中国传媒大学(原名北京广播学院)是我国第一批开设传播学专业的高校之一。1999年招收了第一届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如今,传播学专业拥有了8个方向,成为全国享有盛誉的传播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一流学科”,传播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传播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名师、“传播学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的慕课金课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的高水平、复合型、国际化传媒人才。能够独立从事专业研究或文化、宣传等传媒实务工作。本专业注重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媒体实践,都兼具国际视野和本土关怀、理论深度与知识广度、博学多才与学有专精、守正思想与创新思维,有潜力成为学术、实践、管理等领域的领袖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一)传播理论与历史方向

传播理论与历史方向侧重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与历史研究。本方向兼顾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注重古今中外传播智慧的融会贯通,一方面把握人类传播变迁的宏观趋势,对媒体融合、智能媒体、未来影像、全球传播、媒介哲学、流行文化等重点理论领域展开深入探索;另一方面以理论思考介入传播研究的前沿课题,在中国本土和新媒介技术条件的双重语境下,对传播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的关系进行全面研究。

(二)国际传播方向

国际传播方向是传播学与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和文化研究等不同学科相互融合的交叉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议题包括国际传播的历史与主要理论范式、近代国际传播秩序的起源和当下发展态势、中外国际传播思想、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传统和实践路径、当代中国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传播议题、公共外交与软实力建设、区域外交与周边国际传播、国家形象与对外宣传政策、网络主权与全球信息传播秩序重构、风险世界与健康传播等。

(三)媒介素养方向

媒介素养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媒介素养基础理论与历史研究,尤其重视媒介素养研究历史变迁及其原因;二是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媒介互动过程,研究智能传播时代媒介使用、媒介素养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三是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与价值观引导的内在勾连;四是研究如何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实现赋权和赋能;五是研发针对不同人群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四)应用传播学方向

应用传播方向研究应用传播学的理论架构、发展历史、当前应用及其实践价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融合进程的推进,以及智能化传播的发展,对于传播者的形象塑造、传播媒介的使用、传播模式的应用、受传者的心理规律、信息的性质、媒介的传播与发展规律、传播效果的判断以及传播活动的经营与管理等应用传播学的核心问题开展系统研究。应用传播方向涉及范围包括融合传播、视听传播、政治传播、健康传播、科技传播、危机传播、形象传播(包括国家、地区、政府机构、企业形象)、传播效果等研究领域。

(五)性别传播方向

性别传播方向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社会性别理论、传播学理论进行有机勾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传播研究理论范式。培育学生能够针对国内外传播学领域存在的不同研究主题,结合中国国情,从性别传播研究的角度展开跨学科的深入研究;熟悉性别方向的国内外经典著作与前沿学术文章;能够有理论高度和现实指向度地为媒体增强性别议题设置等需求提供有效建议;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六)智能传播方向

智能传播方向是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融合而成的跨学科专业方向,着重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统计等方法构建传播模型,对多源媒介数据的整合、受众行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挖掘和精细化分析,从而实现媒介、内容和用户之间闭环研究的目标。该方向旨在聚焦大数据、计算技术、智能技术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与传播学科的交叉新兴议题,探讨智能媒体协同社会、聚集知识与耦合时空等重要角色与功能,关照智媒平台构建的虚拟现实中,动态变化的社会语境、媒介情境与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方向致力于培养从事智能媒体、智能媒介测量、智能传播受众分析、智能教育与传播、认知传播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人才。

(七)口述史

研究方向和内容:口述史方向属于应用口述访谈方法搜集历史记忆及历史叙述并加以留存、研究、应用的跨学科领域。当前的主要研究议题除口述历史操作方法外,还包括史料考证,主观性、对话性及记忆对口述史的影响等口述历史理论问题,情感研究、关系研究、叙事研究、技术研究、记忆研究是国际口述历史界的研究重点与热点。主干课程:口述历史实践与应用、口述史料整理与保存、口述历史作品呈现与传播、口述历史理论与研究。科研平台:依托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与中国电影资料馆、人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中华女子学院、中华口述历史学会、当代中国研究所等搭建的学术交流及学习、实践平台。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高质量论文,并于中心自办刊物《口述历史在中国》发表。学术交流: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定期参与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的“口述历史国际周”活动。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