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大学马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经验及备考指导
一、考研院校难度分析
考研想要成功上岸,完成心愿,努力很重要,但是选择更重要。关于择校,我们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校难度等重要因素。
地理位置就是这个学校的所在城市,大城市固然机会更多,也能让人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但是和高考报名一样,大城市的好学校分数线及竞争压力相对二三线城市的同层次学校会更高、更大。所以,如果是下决心继续读博深造,那么如果不是出于个人心愿,大可不必去大城市和其他考生挤破头;如果觉得自己应该不会继续读博,那么选择去大城市读研对于就业是很有好处的,大部分学校研一就修完了所有课程,从研二开始就准备毕业设计选题等,也就可以开始找自己心仪的实习工作去历练并增长经验,为就业做准备,大城市公司多、机会多,相比小城市,在实习及就业上非常有利。
学校难度一般体现在竞争激烈程度、专业课难度,大家考研基本上都会将比自己本科更好的学校作为目标,所以越是考好学校,你的竞争对手就会越厉害,你的竞争压力也会更大。但是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复试上,初试是笔试,就完全看你自己复习的如何。搜集考研也是备考前比较关键性的一步,我是在考研文库这个平台找了这个专业好多的真题及备考经验,让我更加信心大增!
二、考研经验
初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 6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 86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专业课
专业课参考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黄楠森,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杨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叶敦平,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张静如,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
备考经验:
北大的马原+中国化除了注重基础,还有时政的考查,所以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课本+时政+真题的主线。,在此之前准备好课本和真题以及搜集相关的资料,我在考研文库这个平台找到了好多考研信息,不得不说这个平台实用价值太高了。关于是否考虑辅导班,毕竟北大是名校,报考的学生比较多,竞争激烈。所以我考虑了新祥旭一对于专业课强化辅导,授课老师很专业。跟着老师的节奏一步步来,整个复习让我信心倍增。
7.1-8.15日
主要是细读课本,梳理知识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把马哲,马政经,科社的内容和马原这本书进行了整合,都把重合的内容补充在了马原这本书上,中国化我主要用毛中特,并辅之近代史和肖秀荣的资料。对于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进行了标注,结合课后题目做了笔记。
8.20-10.15日
对课本基本理解,知识体系已经架构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第一遍背诵。结合红宝书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补充和整合。红宝书上出现的新内容一定要整合在课本上,新内容,新提法很可能就是今年的考点。第一遍背诵一定要覆盖面广,尽可能把自己整理到的问题全部记忆。每天制定背诵计划,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记忆。
10.15-11.15日
研究真题,根据真题出题方向把握课本上的重点考点,对自己整合的问题进行删减记忆,专业课开始第二遍复习记忆。对于第二遍的记忆,还是以课本为基础,根据真题删减非重要的知识点,辅导老师帮我分析了真题考点,并区分课本各章节的出题可能。
11.15至考前
反复研究真题,把握重难点以及常考点进行反复巩固。课本知识点记忆要提高效率,自己能够形成记忆体系,比如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就能想到原因,必要性,总目标,总要求。专业课再反复记忆,减少记忆盲区,到考前最起码再记忆两遍。同时,结合公共课时政内容梳理时政考点,时政一定要和课本基础相结合。
2.政治
本人在政治方面其实没有花费太多精力,首先说一下复习安排,我是从9月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配合徐涛的视频勾画重点,每天午饭后1.5倍速看1-2节视频,晚饭后刷对应的1000题,总共做了2遍。11月—12月出了肖秀荣8、4套卷,我都做了2遍,背诵了所有的选择题和主观题。其次谈谈我的教训。我没有太在意政治这门课,1000题做得不太扎实,另外就是仅仅背诵了后期的4、8套卷,还是有些危险的,建议大家买一本押题背诵小册子(如徐涛在11月出的小黄书),每天抽空背诵,把基础夯扎实,这样在考场上答选择题才不会有模棱两可的感觉,答主观题时也有很多话可以组织。
推荐老师:肖秀荣1000题、肖4肖8套卷、徐涛冲刺班视频跟小黄书。
3.英语
本人英语基础一般,虽然在考研之前都过了四六级,但考研英语复习初期还是有些吃力。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复习阶段和方式:3月—6月初我背了两遍考研单词书,长难句每天练习分析句子结构和翻译,6月初—8月底刷了一遍1997-2019的真题,用归纳表格总结了错题,精翻2004-2016年的阅读,每3天看一遍。9—11月底又刷了3遍真题。这个过程中我的巅峰水准是8月底,记得2017年的真题第一次做时阅读全对。其次谈一下我的教训。问题出在12月之后,我把重心放在专业课背诵之上,没有持续刷题加背单词,导致题感下降,最终分数不是很理想。
推荐老师:阅读唐迟课程。
三、最后的建议
录取通知下发之后我才发现考研其实算不上什么“激烈厮杀”、“恶战”,相反,它是一次直面自我,与自己相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时候只和自己独处,让自己学着自律,体验学习带给自己的磨砺和信心。愿大家都能学会与自己独处、了解自己,通过考研这个过程培养起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我在北大马院等你!
更多考研信息,欢迎下方留言!
考研考博高分咨询:新祥旭萧老师15271864561(微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