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院校
武汉大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1935年,至今有80余年的历史。1955年,武汉大学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1978年,重新恢复因"文革"中断达10余年的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组建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2002年,成为34所自行划定复试分数线学校之一。2018年,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二、初试准备
思想政治理论:
考研政治我的准备阶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刷题、背诵。
1)基础:政治不需要准备太早,尤其是对政治敏感度较好的文科生,政治的基础只需要保证自己具有一个常识性的了解,熟悉考研政治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即可,可以大概熟悉基础。
2)刷题:熟悉基础即梳理一个思维导图或知识框架,而刷题就是补充你的基础知识最好的方法,考研1000题以及各种选择题,分章节进行刷题,这样你就会知道每一章的考点,在此考点的基础上学会总结错题,保证知识无盲区即可。在最后结合肖八大概测评自己的选择题水准,并进行相关查缺补漏即可。
3)背诵:在刷题之后,政治后期的重点就是背诵,背诵时政部分的内容,背诵肖四部分的分析题,记忆力不好的可以手抄,应试有时候只需要结合加强度、有效率的重复便可取得较好的结果。
英语:
考研英语确实难,基础不好的能拿60分就不错了,上70分比较困难。我本人特别讨厌语法,所以对于完形填空这个部分处于半放弃状态,不管难还是简单都在5分左右,翻译的话全国平均分在3到4分,差不多就行了,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主要还是阅读和作文是两个大头,英语不想拖后腿的话阅读怎么也得28分左右,甚至更高,其实近几年英语阅读变简单了,去考研文库多做几套真题就能找到规律,模拟题毕竟跟真题套路不太一样,大概看看不需要做过多的纠结。记单词老生常谈了,但不需要专门花大段大段时间记,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不高,利用碎片化时间记忆是最好的,特别是在阅读当中出现的单词,必须记,至少能熟悉个七七八八,然后做完真题,尽量把每一篇都翻译,不管笔译、意译还是口译都行,只要你译了。作文推荐尽早准备,越早越好,写个一二十篇就知道是咋回事了,作文很好拿分,不需要太高难度的句子。
政治学理论:
对于政治学原理(含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来说,我的方法是先精读参考书,《政治学导论》、《国际政治学概论》和《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本参考书是必须精读两遍以上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记忆。这个精读理解的过程大约持续了近四个月,每本书都过了三遍左右。个人觉得《政治学导论》是最好看的一本,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国际政治学概论》写的也很通俗易懂,《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有些晦涩,但是结合历年真题来看的话,国关理论考的还是比较浅,建议各位在研究真题设题方向的基础上精读参考书,这样可以视情况避过一些艰深难懂的部分,将精力用在刀刃上。后来我就关注了新祥旭的公众号,会时不时的看上岸的学长学姐们分享的经验和备考指南,以他们的复习方法作为参考也是比较有帮助的。
九月底我开始将每个知识点细化分科目整理出几个word文档,加上国际关系史和中国外交史,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从四五本参考书中精简出了自己的小题库,之后我就脱离了参考书,11月开始每天捧着几份资料各种背,吃饭时候也不舍得放下,一直背到12月25日进考场为止。我认为这是比较适合我的复习方法,在整理的同时就已经加深了记忆,在看到题目的时候也能直接从脑海中调出自己背过的题,节省思考的时间。当然也有同学是直接捧着书背的,不管怎么样吧,能记得住、会答题就够了。
三、最后总结
我一直相信任何一次的成功都不是从天而降,没有不劳而获的果实。当你尝到胜利的喜悦的时候必定是你付出了努力和汗水的回报,所以考研学子们,趁我们还有大把的精力和时间。我们应该不悔当初的选择勇敢的坚持下去,在考研这条路上走下来你就会重获新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