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68万字的红宝书最后在试卷中是以单选,多选和分析题的形式来考察大家,那么这两种题型该如何应对呢?如何提高做题速度,又如何提高准确率呢?这些都是考生最关心的问题,有的学生觉得自己该背的,甚至不该背的也都背会了,但就是一遇到题目就傻眼儿了,要不然看着题目似曾相识,但做完题目一对答案就会没有再看书的信心了,做题,不管哪个科目都是有规律和方法的。
单选题的得分率还好点儿,能达到60%,但多选题的得分率只能达到40%,我们先来看一下客观题部分:首先来宏观介绍一下做题步骤和情况,其中,选择题,不管是单选,还是多选,都由三部分构成:材料,主题干以及选项,举个例子来说,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14年第1题: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做( )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其中,“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做( )”这一句是主题干,其前边的都属于材料表述,下边的ABCD自然就是选项,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在了解了这三部分组成部分之后,我们具体来看:
看到选择题第一个事儿就是要知道它的考点是什么,怎么可以知道这个问题呢,最普遍的途径就是看它的主题干(在这儿要切记一点:从主题干中除了可以锁定考点之外,还要圈定题干的主语,这点很关键。关键在什么地方,下边会有具体阐释。)
相当一部分题目,通过这个主题干就可以锁定相应题目的考察点,比如:
我们刚才说的14年第1题,通过它的主题干呢,我们可以锁定一个大的范围,因为它提到了“实验”,而“实验”很明显是实践活动,所以考察的点应该在认识论部分,我说过:“实践”是认识论部分的关键词。对于这部分题目呢,第二步应该看选项,进一步缩小对考察范围的界定,(切记,看选项除了可以锁定知识点之外,还要圈出来同义项或反义项,概括而言,同义项要错都错,要对都对。反义项必然一对一错。具体用法下边会具体阐释。)因为选项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如果选项的设置大部分是和正确答案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那这道题的难度会比较低,出这样的题没有太大意义,所以,真题的选项最起码有两个选项,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有3个选项和正确答案是相关的,这样的话,那个无关的选项可以最先排除掉,剩下的两项或者三项就可以确定到一个具体的知识点,然后又针对性的去读材料,寻找我们总结的各个原理的关键词,和相应的选项对应起来,这个就是答案,这种情况下的材料一般和正确答案是息息相关的,但说句实话,真题中起这样作用的材料比较少,大部分材料都是纸老虎,吓唬考生的,看着很长,其实没什么实在意义。
但下边这道题锁定的就不止是一个范围了,而是具体的知识点。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通过这道题的主题干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考察的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而且还要注意主语“它”,也就是主题干的主语是指自然规律。这样,这个题干才算是读完整了,在这个时候,无论前边的材料有多长,都没必要再看,直接看选项,选择关于锁定考点的正确项,如果很简单,可以对选项作出直接判断,那就直接标注,如果对选项本身比较含糊,那就用排除法,包括刚才提到的同义项和反义项的标注,这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一般是可以搞定的。这样没看材料的题目可以作个标记,如果最后还有时间可以读一下材料映证自己的答案,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冲突。因为这种情况下,前边的材料只起了一个引出的作用,而和真正的答案没有很紧密的联系,不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当然如果选择题本身材料加主题干很短,那刚才说的做题的步骤就不是特别重要了,但还是要注意刚才提到的这些看选项的技巧和方法。熟练把握可以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