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眼代手,以看代练。
这个问题可能文科生更为普遍一点,简单的说,就是习惯以看辅导书和视频的讲解和解题过程作为复习的主要手段,自己很少动笔练习。不否认,看书和视频时有时也能获得很清晰的”懂了”的感觉,可只要上了考场动笔就会发现,实在做不到啊。因为自己做的时候,会遇到怎样的阻碍,某些细微之处如何处理,不是简单的看看就能掌握的,所以,必须看练结合,以练习巩固。
可能也有人把对着辅导书上的过程边看边照着推算当成练习,也常自称为”今天我做了某书多少页”,这么做比不练习好,然而还不够。一道题目在已知思路,方法的情形下,参与某些环节的推算毕竟是避实就虚的做法,也并不难,因为我们把最难的思考过程略去了。这些题看过几周后,单独摆在纸上,能否立即想出合适的思路,并规范写出解答呢?如果不能,这就是你要做的了。把看过的典型题抄在白纸上,间隔一段时间再独立做做看看。有些学霸直接采取的是先独立做题,在看讲解的方法,这当然更好,前提是需要更好的实力。总之,独立做题的环节必须要有,视个人情况选择前置或后置。
对于学渣而言,这就有点像学写毛笔字,刚 开始肯定是没有自信直接挥毫的,所以只能临摹,对于学习,就是边看过程边跟着思路脉络;然而想学会写毛笔字,最终一定是要丢掉临摹贴,在纸上独立写。
2、想当然,粗心大意。
粗心像是一种无药可救的病,从小学那会我们就开始丢符号看错数了,可见历史悠久。对于考研数学来说,其实只要动笔算下两分钟就能发现实际该选哪项了。考研命题人也时常会利用想当然的人性弱点去命制一些客观题。所以,复习当中的想当然是绝对要不得的,无论你看一个结论多么理所当然,都尽量动笔推一推。且平常要养成良好的草稿习惯,最基本的要求:回头检查时,要能看的懂自己的过程。据我所知很多人的草稿回头自己都找不着某步结果在哪。不求像艺术品,只求可回溯。克制想当然和良好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粗心丢分。
3、被学霸和晒进度狂魔带乱节奏。
常逛考研各论坛的人都知道,在各个时段总有人会晒书已看几遍,题做了多少,模拟多少分。夸张的是,我去年5月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同校某研友就号称“全书已看两遍,真题两遍,接下来不知该做什么了”,这够牛吧。最后此人在数学一科上考了122,显然不是一个闪瞎人眼的分数。记得有位前辈说过,出来晒说明浮躁,真的大牛只会扎实复习,不会出来说自己复习的多好的,最后的分数是他们的表达方式。这不仅在说数学,也是对全科都有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