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国共两党的关系演变过程曲折复杂而又充满变数。参加考研的考生会发现在复习过程中这一问题的知识点较多,并且零散的分布,感觉理不清头绪。以下文都老师通过总结概括,帮助考生明确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关系的复杂演变过程,并透过标志性事件来标注国共关系演变的转折点,这也是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引起考生关注。
国共两党都建立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方面,自1920年开始,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广州乃至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等地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国民党方面,从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于日本东京组成同盟会;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14年7月,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至1924年1月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民党的正式成立。两党自建立以来,历经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一个世纪的恩怨纠葛,一个世纪的风雨迷雾,历史总以其独特的方式给我们无尽的感叹与忧思。
总结教材的章节观点,我们不难发现,近代国共两党的关系演变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4年—1927年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历经失败与挫折的国共两党逐渐认识到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结成同盟,并于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第二阶段: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也是国共的第一次分裂。在孙中山逝世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抛弃三大政策,制造“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镇压武装起义、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堵截长征途中的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则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三阶段:1937 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并且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转入合作抗日。
第四阶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分裂。1946年6月国民党派军队大举进攻中原等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春,蒋介石下令撤销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代表团,封锁《新华日报》,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通过四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纵观国共两党近代以来关系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国共两党好比中国近代社会的中国社会的双生兄弟,近代革命斗争的历史已经证明,国共精诚合作则能同仇敌忾,获得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国共对峙分裂则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对此,我们也看到国民党是挑起分裂的罪魁。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将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置于党派利益之上,能够审时度势以大局为重。以史为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也相信未来两岸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考生要尤为注意四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这是政治考研的必考和常考项,希望考生借此对国共关系有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