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新祥旭考研】2016历史学考研指导——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英国

新祥旭老师 / 2016-12-04

   英国在十六世纪有人口400万,80%住在农村,仍然是封建农业国。全国有26个大城市(几万人)1700多个小城镇,伦敦当时也仅有10万居民。十六世纪英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在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1、手工工场的产生和发展

 

  十六世纪以来,英国工业部门发展最快的是毛纺织业,经过半个世纪左右,英国的呢绒就在欧洲市场上逐渐占据首位,所以英国人把毛纺织业称为民族工业。十五世纪以前,英国是一个羊毛输出国,它生产的大宗羊毛,在国内只能制造少量粗呢,大部分输往佛兰德尔,而佛兰德尔的毛纺织业如无英国的羊毛则无法维持生产。英国毛纺织手工工场发展起来后,羊毛出口锐减,呢绒出口激增,1564—1565年,呢绒和毛织品出口占英国总输出的81.6%

 

 

  早在十四世纪,英国毛纺织业就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萌芽,到十五世纪中叶就已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它们最初见于农村,不受城市行会的限制,而农村中成千上万的家庭手工业者则受制于商业资本家,商人购买羊毛、工具、织机等生产资料,交给一些梳毛工、纺毛工和织工进行加工,产品归商人所有,生产者只领得一定的加工费,这种加工费实际上就是工资,这样人们的生产关系就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商人变成了产业资本家,家庭手工业者变成了雇佣工人。后来,资本家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和生产监督,逐渐把分散的手工业者集中在互相毗邻的厂房里,这就成为集中的手工工场。

 

  2、圈地运动

 

  在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年和十六世纪最初数十年间,英国农村掀起了一场圈地的高潮,这主要是因为佛兰德尔和后来英国国内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需求量大为增加,羊毛价格不断上涨而引起的。当时养羊业的收益超过农业一倍以上,于是新贵族纷纷把耕地变成牧羊场,他们利用暴力、退佃等办法,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用栅栏、沟渠或篱笆把大片土地围起来做牧场,或者自己经营,或者出租给大牧场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首先从与市场联系紧密的南部农村开始,地主最初从圈占森林、牧场、荒地、沼泽等公有地下手,然后扩及小农的租地。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宗教改革和随之而来的对教产的没收、拍卖,把圈地运动推向了高潮,加速了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十六世纪后半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和工矿企业对粮食、肉类等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长,这刺激了大农场的发展,那些农场主为了集中经营,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把大片土地圈起来作为资本主义农场,从事资本主义经营。

 

  圈地运动实质上是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由于大批农民被强制剥夺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被投放到了劳动力市场上,转化为雇佣工人,因而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前途。同时,圈地运动强制消灭了农民占有土地的制度,开始把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贵族把圈围起来的大部分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征收资本主义地租,十六世纪末,英国出现了一个专门从事租种地主土地的资本主义农场主阶层,同时中小贵族也资产阶级化,变为新贵族,后来富裕农民、城市富翁、大小官吏也都转化成了新贵族。新贵族剥夺农民土地,实行资本主义经营,因而得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他们结成了联盟。

 

  对圈地运动的历史作用,学术界存在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应予充分肯定,因为它不仅是资本积累的关键因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一,促进了近代英国土地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即基本上消灭了小农土地所有制,形成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大地产所有制;其二,提高了英国的农业生产力,土地的集中有利于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为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种意见认为不宜把圈地运动的历史作用评价过高,因为这段历史是用血与火的文字写出来的,不能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的这场运动产生的客观效果与主观目的混为一谈,至于从其采取的手段来说完全是一种反人民的行为。

 

  农民失去了土地后,流离失所,充塞城乡,给英国社会造成严重威胁,于是都铎王朝颁布不少限制圈地的法令,但全都没有执行,政府对违反法令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来没有绳之以法,相反,从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起,政府却颁布一系列迫害失地农民、禁止流浪的法令,如1530年规定,凡身强力壮的流浪乞食者,一律逮捕,鞭打至流血为止,强令发誓志愿劳动,然后遣送回籍; 1547年的立法规定,凡流浪者在一个月内找不到工作,一经告发,就判处为告发者的奴隶,主人可以任意转卖、出让,逃亡过三次的奴隶要按叛逆罪处死。亨利七世时代被处死的失地农民有72000人,伊丽莎白统治时,每年有三、四百人被送上绞刑台,所以马克思把这些法令称为惩治流浪者的血腥立法。这种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强迫失地农民要习惯于雇佣劳动制度所必需的纪律

 

  3、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和宗教改革

 

  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竭力打击和削弱大贵族势力,实行专制统治。亨利七世(1485—1509)即位之初,国内局势不稳,各地不服从王朝统治的情形极为普遍,于是,亨利七世采取断然措施,禁止封建贵族蓄养家兵,解散其家臣,摧毁他们的堡垒,同时在中央加强统治机构,严加惩处胆敢反叛的大贵族。亨利七世利用星室法庭对付反叛分子,后来又设立枢密院,它在国王操纵下有权制定法令,掌握最高司法权,主持星室法庭,国王多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中选择出身低微、受到高等教育、攻读过法律、熟悉外交和内政事务的人中任命枢密官;地方各郡归治安法官管理,治安法官由枢密院在地方乡绅中选任,执行枢密院规定的政策,审理司法案件,逮捕和审判犯人,镇压叛乱和骚动,都铎王朝通过地方法官来实行对地方的统治。

 

  都铎王朝一贯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工商业,奖励航海事业,因而得到手工工场主、大商人和银行家等资产阶级的支持,他们与国王勾结起来,在国会中经常通过有利于王权和新贵族及资产阶级的法案,国会实际上是国王的御用工具。

 

  英国的宗教改革与欧洲其它国家不同,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国王常利用宗教改革打击教皇势力,加强王权。罗马教会占有英国1/3左右的土地,每年有大量财富流向教廷,这加深了国王与教廷的矛盾。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也垂涎于教会的财富,因而出现了在宗教改革外衣的掩护下大规模劫夺教会财产的行动。英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导因,是教皇迟迟不批准亨利八世与其皇后(西班牙公主)的离婚,于是1533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他下令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审判教徒,镇压异端;国会法令规定,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集宗教会议,不得制订新的教规,现行教规必须由国王指定的三十二人委员会审查通过,凡与国家法令抵触的条文一概废除。改革后的宗教称为安立甘教”(国教),它与天主教和新教有些不同:教会最高首脑是国王而不是教皇,教会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按照行政区划划分教区,用英语做礼拜;在教义方面,它兼有天主教的教会拯救灵魂之说与新教的信仰得救之说,因而处于新旧教之间的地位。

 

  英国宗教改革的过程,也是王室、贵族、资产阶级劫夺教产的过程,国王下令封闭寺院,没收其土地和全部财产,分赠给朝臣、贵族、官吏和商人,创造了一批坚决支持英国国教的社会阶层,1636—1639年四年间,全国就封闭了500多所寺院。但改革也经历了曲折,女王玛丽统治时期(1553—1558),天主教势力一度复辟,女王对新教徒也进行残酷迫害,因此而获得血腥的玛丽称号。1554年,玛丽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结婚,卷入西班牙对法战争,使得英国失掉了加莱港。伊丽莎白统治时期(1558—1603),亨利八世的宗教法案才重新恢复。

 

  4、英西战争

 

  十六世纪,西班牙是当时的殖民强国。1580年,它又兼并了葡萄牙,更不可一世,其领土遍及全球,号称日不没国。它依靠强大的舰队,垄断国际贸易,称霸世界。十六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发展很快,这必然与西班牙发生冲突,英国视西班牙为其对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而矛盾日益尖锐。

 

  英国海军力量当时还较薄弱,不敢与西班牙正面冲突,于是英国贵族、商人专门进行海盗和走私活动,扰乱西班牙航线,劫拦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豪金斯、德雷克等人就是这些海盗中的头子。十六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英西斗争更尖锐,英国支持法国新教徒反对西班牙政策的工具无主教会。支持尼德兰反西班牙的革命,西班牙则帮助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反对英国统治,扶持英国天主教和封建残余势力组织颠覆活动。1587年,英国揭发了西班牙操纵的谋杀伊丽莎白的大阴谋案,玛利?斯图亚特也参与其事,伊丽沙白于是自决了这位被囚禁二十年的前苏格兰女王。而英西之间的武装冲突也势不可免。15887月,西班牙出动其无敌舰队向英国发动进攻,双方在英伦海峡决战,经过两周激战,西班牙舰队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西班牙从此一蹶不振,而英国开始树立了海上霸权。

 

  5、资产阶级反专治斗争的开始

 

  都铎王朝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羽翼未丰,仍需王权的保护。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专制制度就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双方矛盾于是十分突出。在伊丽莎白统治晚期,国会里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国王出售各种商品的专卖权。1597年国会提出抗议,但无效果。1601年国会再度对专卖权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并得到伦敦人民群众的支持,女王无奈,许诺停止出售专卖权,这是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开端。

 

  资产阶级对伊丽莎白的宗教政策也不满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建立廉俭教会,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余,并摆脱王权而独立,他们这种宗教主张被称为清教徒,清教徒分两派,一是长老会派,要求英国建立象卡尔文教那样的长老会制,这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温和派。另一派是独立派,他们要求建立独立的信徒自治团体,不受国王、教会控制,这是一个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利益的激进派,伊丽莎白极端仇视清教徒,残酷迫害他们,但清教徒势力不断扩大,到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政治斗争与宗教斗争结合在一起。1640年,资产阶级终于在清教徒的旗帜下,掀起了反对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