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院系及专业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具有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学科平台,并设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7名、讲师5名。在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中国哲学、美学、逻辑学7个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1. 科学技术哲学方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特色优势在于开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技术哲学、环境哲学和科学哲学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技术伦理、环境伦理和科学伦理(学术道德)的相关研究。近年来获得十余项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和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和辽宁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与德国、荷兰、美国、日本等国学术界同行有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在国家级出版社和《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国家级期刊发表多项学术成果。该方向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研管理、企业创新管理等工作。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主要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现代性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几个领域的研究。近几年在学术研究中开展了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多项。在重要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该方向毕业生可在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管理等工作。
3. 外国哲学方向特色优势在于从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的视角探讨哲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现问题,包括技术哲学、科技伦理和政治哲学等领域的相关问题。注重结合西方社会的现实解读西方哲学经典,近年来主要围绕科学、技术、教育的历史进行研究,形成了西方政治哲学与国家治理、语言哲学与科学认知、中西哲学与当代大学的通识教育、社会批判理论等具体的方向;在学术研究上,近年来出版专著、译著10多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10多项。该方向毕业生可在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管理等工作。
4. 伦理学方向特色优势在于从应用伦理学入手,开展科技伦理研究,针对重大现实问题特别是高科技伦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注重应用伦理学的研究,主要关注现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伦理问题。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14项,出版专著、译著8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在科技伦理、管理伦理方面、环境伦理方面发表过多项重要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该方向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各级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研究等工作。
5. 中国哲学方向主要涵盖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儒、释、道三大家的思想,侧重于对先秦哲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近现代哲学等几个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儒家哲学、海外汉学中的中国哲学、中西政治哲学比较展开研究,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展开了较为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该方向毕业生可到高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工作。
6. 美学方向的特色优势在于从中西美学比较的研究视角和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反思和探讨当代美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文化哲学、文艺美学、神经美学等交叉学科相关问题,开展从理论到实证的深入系统研究,在探索哲学问题、探讨研究的实验方法同时,拓展了当代哲学研究的疆域。
7.逻辑学是哲学二级学科,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非经典逻辑、逻辑哲学等领域。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逻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也可报考相关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如分析哲学、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还可在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实际工作。
二,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120 (主校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84708026)
010100 哲学
01 (全日制)科学技术哲学
02 (全日制)马克思主义哲学
03 (全日制)外国哲学
04 (全日制)伦理学
05 (全日制)中国哲学
06 (全日制)美学
07 (全日制)逻辑学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④868 中西方哲学史
三, 近三年复试分数线:
2023年复试分数线325
2022年复试分数线383
2021年复试分数线352
2020年复试分数线310
四,参考书目
复试信息,参考范围
1、《汉英对照西方哲学名篇选读》(上),韩水法、张祥龙、韩林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 3、《西方哲学史》(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哲学史》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4、《中国哲学史》(上下册)(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哲学史》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五,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
中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第二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硕课网全科定制化流程硕课网
1、整体流程:咨询课程—支付学费—签订协议—对接各科辅导老师(随报随学、全程辅导)—各科老师了解基础,制定计划—老师辅导—教务老师全程跟踪(1V1)。
2、全科一对一老师安排
公共课老师(政治、英语):机构专职老师,毕业于名校,长期从事于考研政治、英语课程。
专业课老师:对口目标院校专业高分有经验的学长学姐。
3、课程内容包含:
线上辅导:随报随学,定制化辅导,报名后即可开始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备考时间,各科基础等合理分配课时。
线下答疑:课上、课后直接和学长学姐(各科老师)进行沟通、答疑,全程免费,不限次数。
考研资料:专业课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内部资料:专业课内部重难点讲义和常考的知识点笔记梳理及公共课的讲义。
其他资料:相关导师的期刊文章及发表论文、案例分析补充材料等。
教务老师全程一对一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适用人群
1、基础比较薄弱或跨校跨专业
2、立志考取名校学生
3、复习时间紧迫、精力有限
4、没有方向
5、自制力不足无法全心投入
四、各科复习规划
1、基础阶段(3—6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先了解考试科目的情况,及考研院校专业老师的初步情况,再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及构建。
专业课:主要是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框架的搭建。主要学习后进行吸收、理解。建议每2周上1次课,中间可根据吸收情况适当的增加。
英语:主要是对英语语法部分进行学习以及相关的练习。建议每2周上1次课。
2、强化阶段(7—10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巩固,在前期复习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背诵。
专业课:还是需要先把所有的教材进行梳理,由于内容较多,7月份可用于一轮的复习,但是还是尽可能在第一阶段完成一轮复习,8-9需要完善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可以按照考试的题型去补充完善笔记。开始进行1轮、2轮的背诵复习。每周上1次课。
英语:主要是进行专项的训练,主要以真题为主,先做早年的,将近几年的放在后期进行模拟测试。然后根据真题的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生,并需要自己去总结、反思,进行消化。此阶段单词继续背诵(利用碎片化时间)。建议每1周1次课。
政治:从课本基础知识开始,结合《精讲精练》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且考生要理解,大部分的内容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有接触过,以理解为主。可结合教材课本完成配套习题,并回归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建议每周上1次课。
这个阶段主要是强化阶段,专业需要进行3轮背诵。英语和政治也需要进行素材的积累及大题的背记。
专业课:以背诵为主,进行三轮、四轮的背记,同时开始进行历年真题的训练,分析真题,总结出题的规律,讲解答题的技巧。建议每周上1课,每次2-3课时。
英语:主要是完形填空、新题型等其他题型讲解和练习,翻译、写作方法论和思路练习,素材积累。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9-10月份,可每两周上1次课,配套相关的选择题、历年真题,总结出题和答题规律,充分了解考试的重难点与高频考点,在此过程中对自身薄弱点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找一个比较好的辅助性复习资料,配合相关老师强化巩固,11月份可以开始进行主观题的背诵。
3、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的模拟训练,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剩余课时)
专业课:进行模拟、讲解真题,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每周上1次课。
英语: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政治:套题练习、答疑复盘、考试注意事项等后期归纳整理性内容。建议每周上1次课。
备注:这是参考模板,实际各科老师按照学生个人情况去进行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