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标确立
A、个人因素
很多人考研没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建议先不要辞工作,安安心心上班挣钱,买房买车比什么都实在,考研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攀比,你看那谁谁考研了balabala,都没用,我辞职考研就是不想上班了,办公室一眼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职业女性,在一块儿聊天三句离不开娃,能一眼看到40岁以后的生活,挺没劲的。
跨考的同学呢,好好想想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如果说真的喜欢,相对来说,我觉得电影学还是很有前途的,2017年中国全年电影票房突破590亿,反观北美票房这两年渐显颓势,电影中心明显有向亚洲转移的趋势,尹鸿教授说过未来的电影增长在亚洲,而亚洲的中心在中国。
真心喜欢电影,这些新闻你是不是要知道,有人会问去哪儿看这些参考消息啊?这里推荐给大家几个微信公众号(划重点):当代电影、反派电影、艺恩网、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海螺社区、蓝影志、独立鱼、中国电影产业、看电影、1905电影网、电影头条、一起拍电影、网络大电影、银幕穿越者,以上推荐包括电影从产业、电影理论等,前几个理论性较强,尤其是当代电影。
上大今年的试题差不多都是杂志上的热点话题;另外微博、豆瓣上也要关注一些影评人、学者:尹鸿、戴锦华、木卫二、周黎等等,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上有好多影评节目,像上面推荐的反派影评,第十放映室都不错,吃饭听吃嘛嘛香,散步听锻炼效果显著,睡前听一听还有助于睡眠,hahah~觉得闷了看一看“瞎看什么”,笑到爆~~
B、院校推荐
我大概5月份确定辞职,之后就在看院校信息,中间发生过一点插曲,我本来打算考上海大学,后来快报名的时候发现对四级有要求,果断换学校,之前一直上海、重庆两地纠结,所以也没自阵脚,确定院校的时候多看两家,因为各院校考试都极少有参考书,而且考的内容无非电影史、电影理论,最多涉及电影产业,7月之前掌握常规的知识,都是一样的。
当时确定的学校有北京的中戏、上海的上戏、上海大学,重庆的重大、西南大学。上海大学这两年搞得比较好,招生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多,目测上海一直想搞文化产业,陈凯歌现在是电影学院院长,选好目标院校后关注他们的研究生院公众号,然后在微博底下一般都能私信到研究生院的学长学姐。
二、学习规划
A、英语
英语的核心是阅读、阅读的核心是长难句,长难句的核心是单词和语法,英语一般是最开始复习的,至少单词应该背了哇!我用的是百词斩还有斗词软件,有道词典,都挺好用的。
照例推荐公众号和微博:何凯文、有道考神考研、正康英语,KK的三步法不知道怎么样,也是后来才知道,公众号上的每日一句,每日一词很走心,百度上自己下载了他的长难句解析,收益匪浅。
推荐资料:历年英语试题死命做、拼命做,几遍都不嫌多;另外张剑的100篇和精选50篇拿来练手就行,有些实在想不懂的答案没必要想,做到最后你会发现4个选项至少能拍出2个,下来是2选1,这个是最要命的。
推荐书籍:单词书就新东方红宝书,朱伟的恋恋有词吧,我是手抄整理的,相当于背了四五遍,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把不会的单词整理在一个巴掌大的小本上,揣兜里,吃饭上厕所的时候都是可以看一看的嘛!手动滑稽~~
作文最后一个月准备不迟,完全背模板就行了,相信我,把宝贵的时间用在阅读上。。。至于报不报班,看个人情况,基础不好的话可以报班,学长推荐新祥旭一对一考研辅导,一对一比较有针对性。
B、政治
政治的核心是选择题,得选择题得天下。至于后面的大题,这么说吧,信肖大大得永生,17年考的像中国梦我的梦、一带一路都预测到了。特别说明,肖大大是慈祥可爱的老爷爷哟,喜欢狗头,你们懂的,嘻嘻...照例推荐公众号、微博:肖秀荣教授、肖秀荣微博
推荐书籍:其他书没必要看,肖大大的书不可不看,其他试卷没必要做,肖大大出的题不得不做不得不背。
时间安排:我是10月份才看政治,要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的话也不要早过9月。
C、电影史、电影理论
我本科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知识稍微懂一些,所以从9月才开始复习,基础内容就是那几本书,北京电影学院的两本小灰皮,潘天强的外国电影史,李少白的中国电影史(这本书真好,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系统框架和我自己的知识框架很契合),电影理论的就是尼克布朗电影理论史评,说真心话,这本书评价很高,但是你读不懂,还是咬牙读了一遍,游飞、蔡卫的《电影理论思潮》也很不错,邵牧君的《西方电影理论》。
这些书都是要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看的,看完自己差不多心里就有数了,下来我们说指定参考书目,网上说的指定参考书目都是经验贴,水的很,其实呢,就算看了那些所谓参考书目也不知道重点,要看什么,根本就是无头苍蝇,复习没有效率。
举个栗子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共有28章,简壮本将近700页,这算是大部头了,售价也不菲,可自查。这还只是一本书,而且这还不是官方指定的书,我认为除了官方指定,所谓的参考书目见仁见智吧,下面介绍我的复习方法:
1、一轮复习
第一轮主要是搭建知识框架,后面复习的效率完全取决于第一轮复习的扎实程度。
2、导师书籍其实就是指定参考书目
我们试想考研的试卷是谁出的?当然是以后的导师咯~所以你必须要有导师的考官思维。18年重庆大学电影史有道题是“简述巴斯比巴克利的艺术成就”,范蓓:《银幕歌舞的艺术——巴斯比·伯克利与古典好莱坞时期的歌舞片》,专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这到原题分值20分。
而且范蓓老师早在2015年就发表了论文《巴斯比伯克利的后舞台奇观》一文,知网可检索。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导师思维的重要性,他的最新研究方向就包含着出题范围,因为老师不会出他都不懂的内容,导师希望在试卷中能看出你的学术素养,这是我们第二轮复习需要掌握的内容。
3、专题复习(知网和当代电影)
这个小节我要讲的内容是学术素养如何锻炼?举个栗子,你要复习中国电影史,第一轮复习了书上的内容,有了知识框架;第二轮知道了考试重点范围;第三轮则是学术素养的养成,主要手段是写和看。比如复习中国电影史,插个话题,2017年中国电影史第六届年会在西南大学开的,主题是30年代电影,这是电影学界的盛会,我特别关注了重庆大学王志敏院长提到了“家国异构和家国同构的观点”,我坚定以为会考的,结果,哈哈....
接着讲怎么专题复习,某宝上花钱买个知网账号,你要复习30年代电影直接去知网看最新的研究论文,学习他们的文章结构,文章观点,文章用语(专用词汇)。考试只有几道题,剩下的基本上全是纸,写到最后全凭意识飞起,电影有电影语言,学术也有学术语言,最后一轮复习把近几年真题好好练,你就算圆满成功了,就剩下23号、24号两天渡劫吧。
三、 后记
很喜欢《麻将》里的一句台词:“人生是什么呢,人生是处处不知如何是好”
像你我这个年纪,好像人生总是比别人慢一步,别人结婚,恋爱未满,中学同学都有了宝宝,自己才刚出大学校门,上班过后觉得自己好像还是适合读书,是钱钟书口中的《围城》,也是余华小说里的《活着》,喜欢或者期待的那种状态,像是枝裕和的电影步和王家卫的后现代主义都市风格混杂在一起,现实、萌动、青涩,尽管他们并不搭边,一些心得不一而足。
课程顾问:吴老师
电话(微信):18171195760
QQ: 257627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