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官网欢迎您!

预约报名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时间轴,捋清思路更好下手

【新祥旭考研】 / 2018-08-30

 摘要:毛中特也是考研政治里比较重点且得分率不是很高的部分,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呢,帮帮认为建立一个时间轴可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鉴于大家时间宝贵,整理这个很费时,黄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毛中特时间轴,希望对你们的复习有帮助!

  •1921年之前:

  1914-1917一战

  1917.10俄国十月革命——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时代背景。

  1919.05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1921年:

  1921.07中共一大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

  1922.07中共二大

  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一(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纲领有其主客观的因素:

  主观因素:

  ①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②党对中国国情有了初步认识。

  客观因素:

  ①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

  ②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建党开始我党没有意识到党内的“左”右倾的问题。)

  历史意义:

  ①(初步指出)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

  ②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③第一次提找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党中央领导人民走上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征途。

  1922.08李大钊、陈等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会晤,商谈国共合作事宜,孙决定实行联俄联共,邀请共产党员帮助改组国民党。

  •1923年:

  1923.06中共三大

  内容:

  ①确定国共合作,党内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②比较明确的提到了和国民党合作过程中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批评了陈的右倾倾向),大会批评了这两种倾向,但是没有使用和“左”右做斗争这个概念。

  ③提出“真正平民政权”即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

  •1924年:

  1924.01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把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25年:

  1925.01中共四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中心议题: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历史功绩: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但没指明如何争取领导权,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②指出来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③把国民党分为了左、中、右三派,制定了对国民党的工作是扩大左派,批评和争取中派,反对右派;

  ④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的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⑤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5.11《少、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邓中夏等就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前身。

  1925.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新”的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

  内容:

  ①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③首次把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要团结)既有革命性又软弱性、妥协性;

  ④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革命的基本动力,也是同盟军),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⑤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1926年:

  1926.03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

  1926.05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序幕。

  1926.07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6.09《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附:1921.07月-1927.04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7年:

  1927.0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

  内容:

  ①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②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③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④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1927.04中共五大: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错误,井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失败原因:

  ①虽然批判了陈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②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一些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

  1927.08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1927.08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中心议题:①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陈的书记)

  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1927.09三湾改革: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军队

  •1928年:

  1928.04朱德、毛泽东会师井冈山,总结出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大、敌退我追”的游击战的基本原则。

  1928.06中共六大:明确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

  主要讨论:

  ①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力量:工人阶级;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政冶形势:两个革命高潮之间: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③批判了王明“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和陈的右倾错误。

  ④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

  ⑤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

  缺点:

  ①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

  ②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③仍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对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十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这一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并发展的条件有:

  (客观):①政冶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②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③笫一次国内革命战

  (主观):④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⑤相当力设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1928.12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1929年:

  1929.04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1929.12古田会议: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

  ①进一步阐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根的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③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④古田会议的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时期,党的领导及黄缺乏一致的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

  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闲,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1930年:

  《星星之火,可以嫌原》一一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内容:

  ①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②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③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祁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④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撩原;

  1930.05《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意义:

  ①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

  ②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强调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④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④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

  ⑤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1930.09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

  1930.12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五次反围剿开始。毛泽东提出“诱敌深入”等作战原则

  •1931年:

  1931.01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

  主要表现:

  ①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②在革命形势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③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④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1931.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限制宫农。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政策。

  (49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区土改运动中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合作化开展以后):对富农的政策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

  •1934年:

  1934.10中央红军—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0日晚,红军开始长征。

  附:1927.4月--1934.1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1935年:

  1935.01遵义会议:

  内容:

  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

  (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

  ②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④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⑤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10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1935.12瓦窑堡会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关干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内容:

  ①把“工农共和国”变成人民共和国;

  ②对富农财产不再没收;

  ③红军战略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

  ④实现对抗日统一战线领导权。

  重要意义:

  ①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②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1935.12《关千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内容:

  ①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②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③提出了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

  ④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危险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吸收工农;是全民族先锋队,所以要全部吸收。)同时也指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1935.12《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证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必要性

  •1936年:

  1936.08《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将“人民共和国”改为“民主共和国”。

  1936.12《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四个特点:

  ①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和半殖民地的大国;

  ②敌人强大;③人民军队弱小;④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1937年:

  1937.02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09正式形成)

  1937.07《实践论》——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内容:

  ①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共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a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③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1937.07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08《矛盾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内容:①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②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③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附:《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37.08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千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中心议题: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会议认为:

  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②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③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④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

  ⑤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重要意义: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37.09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938年:

  1938.05《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内容:

  ①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②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先的军窜战略的转变:

  ④坚持实践笫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1938.09《论持久战》

  内容:

  ①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②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③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1938.09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内容:

  ①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胜利。

  ②明确提出毛泽东向全国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③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建设军队的拫本准则。

  意义: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军队无产阶级性质,使它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

  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开展政治工作.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保证:坚持革命纪律和民主制度的高度统一。

  •1939年:

  1939.10《<共产党人>发刊词》一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内容:

  ①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路线的角度):

  ②提出中共领导新民王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③伟大的工程:建设成力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④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

  这是一个历史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所没有的。

  1939.12《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内容:

  ①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全新的科学概念:

  ②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④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⑤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衣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的。

  •1940年:

  1940.01《新民主主义论》一一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内容:

  ①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②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④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政治纲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民主集中制)。

  “经济纲领”——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中心内容),保护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有了中国工业和思想的基本思想(最早估计)。

  “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新、旧民主革命在文化上的区别标志.

  附:《<共>发刊词》《中革和中国》《新论》形成了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一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重要标志。

  1940.《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论政策》

  内容:

  ①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一发展进步势力(小、无、农),争取中间势力(民、开明),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②"三三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指共产党员(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在争取中间势力时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①他们有充足的力量;

  ②尊重他们的利益;

  ③我们对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在这几篇文章中要强调的是:

  “中间派”是毛泽东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的,它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①当指二二制政权中的中间势力时,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

  ②当用于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时,它包括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附: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斗争的原则是:

  有理: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利:胜利原则,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斗则以,斗则必胜。

  有节:休战原则,斗争取得胜利以后,要适可而止,保持斗争的暂时性。

  ③统一战线的两个同盟:

  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1941年:

  1941.05《改造我们的学习》——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内容:

  ①科学地接受了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求:研究,是:规律,马列与中国实际“有的放矢”

  ②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③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党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

  ④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⑤要克服主观主义,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1941.09中央决定成立学习研究组,主要任务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历史经验,以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错误思想。

  •1942年:

  1942.02《整顿党的作风》——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内容: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鲜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②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③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1942.02《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内容:①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②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③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1942.04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

  1942.05《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内容:①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②中心问题,即“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1942.06《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1943.06《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最早的完整的提出群众路线。

  内容:

  ①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

  ③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④有无群众的观点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1944年:

  1944.09在国民参政会议: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

  1945.04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议:通过了在党史上意义重大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重要性:

  ①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②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

  ③高度许价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1945.0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史上意义重大重要决议。

  内容:

  ①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②宣布了:“党在奋十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③指出应坚持“惩前患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而不是对犯错误者进行组织处理。

  ④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意义:

  ①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重要内容;强调从思想上建党:

  ②毛的党建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高度的思想是:强调党的作风建设。

  ③用整风来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④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

  1945.04中共七大: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

  主要议程:

  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②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②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③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基本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④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⑥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

  1945.06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附:1935.01—1945.06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1946年:

  1946.05《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一一及时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946.09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1947年:

  1947.07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全》,10月,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1947.10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对其“严加取缔”,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1947.12十二月会议:通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内容:一、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

  二、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三、总结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1947.12毛主席提出“十大军事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完善和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抗战时期:毛泽东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

  在反围剿:诱敌深入。

  井冈山时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方针——积极防御;基本指导思想——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战胜敌人的最好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主要形式是游击战,运动战;

  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人和优待俘虏。

  •1948年:

  1948.01《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2、对同盟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其政治教育。

  1948.04《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内容:1、(完整阐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新旧的标志,革命成败的关键)

  B、其中“人民大众”是指革命动力,包括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

  3、明确的提出土改的总路线

  A、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依靠的阶级路线)

  B、有步骤的、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

  C、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五四运动是划分标志)

  A、相同:革命的对象一致(帝国、封建、官僚);革命的动力一致(工、农、小资、民资)

  B、不同: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不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1948.09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1948.12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献词,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949年:

  1949.03中国七届二中全会

  中心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的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主要讨论:1、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2、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3、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4、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5、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

  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6、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7、指出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大意义,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1949.06《论人民民主专政》——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949.0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其中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政策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人大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1949.10中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过度的社会形态)1949-1956。

  附:49年以前的国内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9-53年的国内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53-56年的国内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56年以后的国内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50年:

  1950.02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判定。

  1950.06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人口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1950.0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政策方针和行动纲领。

  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1950年以后:

  1949-1952恢复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遗留问题。

  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956、1957《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初步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观点。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1956中共八大

  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矛盾变化。提出工业化经济建设方针,反冒进~综合平衡重稳步前进,。195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认识不科学。

  1971.10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1~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2~邓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1982: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82首次提出一国两制。

  1984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把一国两制确立为基本国策。

  1987台湾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

  1987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1992南巡----回答社会主义本质。

  1992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进行概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意见》

  1993.03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把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1997十五大1、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2、制定基本纲领,新三步走。

  1997.07.01:香港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

  2006.10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阐述和谐社会

 

请联系黄老师

 

电话:18611841501
  QQ: 1360841238
微信:1360841238
地址:  北京海淀苏州街长远天地A2座21层新祥旭考研
官网:http://www.xxxedu.net/

 

邮箱:1360841238@qq.com

 

全方位权威辅导,考研复试效率高

面授一对一
在线一对一
魔鬼集训营
咨询课程 预约登记

以效果为导向    以录取为目标

填写信息获取考研一对一试听名额
姓名:
电话:
报考学校及专业:
北清考研定制 985考研定制 211考研定制 学硕考研定制 专硕考研定制 北京考研私塾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