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考研政治较容易考一些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历史事件。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大纲内容中关于长征的内容讲述比较少,对于其过程也是一笔带过。但其所形成的长征精神乃至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先后逃离追踪。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阅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最后,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鉴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由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长征精神是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二章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致的,这也提示我们在复习政治的内容时,不要仅仅局限于该章或者是本学科,而应该要看到章节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学科之间的内容结合,这样才能在作答材料分析题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以达到得高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