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州 师 范 大 学 2013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 813 考试科目名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 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4. 怎样理解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其实现的可能性? 5. 如何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科学内涵? 6. 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7.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8. 结合实际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资料来源:《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材料2 2004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资料来源:《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材料3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资料来源: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结合材料回答下例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2和材料3关于发展的论述? (2)材料1、材料2、材料3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它与我党的根本宗旨有什么关系?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邓小平于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资料来源:《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2 党的十四大在确定改革的目标模式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资料来源:《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材料3 江泽民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是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资料来源:《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 材料4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党的文件给市场经济戴上一顶“社会主义”的“帽子”,没有什么实质内容,无非是官样文章。
结合材料回答下例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并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2)分析上述材料并论述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