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医学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相关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一代医学人才。
考试测试考生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要求考生掌握从分子层次、细胞层次认识生物界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细胞各部分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及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如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同时考察考生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新成就和新技术及基础医学如何在临床中转化应用等前沿知识的了解。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占20%,共30分)
问答题(占60%,共90分)
综合能力考察题(占20%,共30分)
III 考查内容
1、参考书目:胡以平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2014年,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内容为基本考试范围。
2、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 绪论
【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以及医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概念,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趋势和重点领域。
【了解内容】了解细胞生物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尤其是部分涉及细胞生理学内容
2.细胞的概念与分子基础
【重点掌握】核酸、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一般掌握】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了解内容】了解细胞内的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种类及其功能
3.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一般掌握】细胞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技术及原理
【了解内容】几种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及应用范围
4.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重点掌握】细胞膜与物质跨膜运输的各个相关概念;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生物膜的特性;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特点
【一般掌握】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及其主要特征、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基本过程
5.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
【重点掌握】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信号肽假说、内质网的功能、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溶酶体的功能 ,溶酶体
【一般掌握】内质网、溶酶体的形态结构与类型;内膜体系成分与疾病的关系
6.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重点掌握】线粒体的结构、细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细胞能量转换的主要环节及发生部位
7.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呼吸系统生理
【一般掌握】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和功能、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装配过程
8.细胞核
【重点掌握】核被膜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染色质包装的四级结构模型
【一般掌握】核糖体与遗传信息的翻译、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9.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蛋白质的合成
【重点掌握】DNA复制的基本过程;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基因表达的调控
【了解内容】蛋白质合成、转运和分泌过程
10.细胞外基质及其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一般掌握】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和各自的功能作用
11.细胞的信号转导
【重点掌握】信号转导体系的主要成员; 受体、配体、G 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第一信使以及第二信使的概念;受体的基本类型、G蛋白的类型和G蛋白的作用机制
【一般掌握】cAMP、cGMP以及IP3、DAG等第二信使的产生及主要传导途径
【了解内容】信号转导与医学的关系
12.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重点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细胞周期的概念
【一般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细胞的主要形态和生化活动的变化
【了解内容】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细胞周期与肿瘤生长和肿瘤治疗关系
13.细胞分化
【重点掌握】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和细胞决定的概念
【一般掌握】细胞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细胞分化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关系
14.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
【重点掌握】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异同点;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化学特性: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机制 。
【了解内容】细胞衰老的学说;研究细胞衰老和死亡的意义
15.细胞工程
【一般掌握】细胞工程的主要相关技术、细胞工程的应用
16.干细胞
【重点掌握】干细胞的概念、分类、分化及增殖分裂特征
【一般掌握】干细胞研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免疫荧光技术:是指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样品(细胞、组织或分离的物质等)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以适当检测荧光的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的方式。
2. 基因敲除:应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将无功能的外源基因转入细胞,与基因组中的同源序列进行同源重组,把具有同源序列的有功能基因置换出来,造成功能基因的确实或失活的方法。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简述蛋白质合成的信号肽假说
信号肽假说认为,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启动后,由mRNA在特定的信号顺序编码首先合成的是N 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一段肽链——信号肽,它作为rER膜结合的“引导者”指引核糖体与rER膜结合,并决定新生肽链插入膜内进入内腔,起协同翻译的转运作用。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随即被位于腔表面的信号肽酶水解,由于它的引导,新生的多肽就能够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最终被分泌到胞外。翻译结束后,核糖体亚基解聚、孔道消失,内质网膜又恢复原先的脂双层结构。
三、综合论述题
1. 什么是干细胞?干细胞可以分为哪些类型?讨论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前景。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无限细胞周期、又可停止分裂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细胞,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以及成体的不同组织中均存在干细胞,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其分化潜能也逐渐变窄。
干细胞的研究起源于对小鼠胚胎癌细胞的研究,目前干细胞研究的主要内同是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干细胞的可塑性及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等。干细胞最新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来源将其分为4类:成体干细胞、胎儿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核移植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除了来源不同外,最发的区别在于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的不同。胚胎干细胞可无限增殖,而成体干细胞的增值能力是有限的;胚胎干细胞分化潜能要较成体干细胞宽。成体干细胞的可塑性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实成体干细胞确实具有分化为杯中细胞类型的潜能。干细胞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同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可直接采用干细胞移植,再生组织和再生器官,这将是医学史上的又一次革命;②用干细胞携带基因,进过诱导分化成为成体细胞,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③利用细胞间的相互转化特性,用于自体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可以避免同种一体一直的免疫排斥反应;④将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与可降解支架材料联合培养,在体外构建有生命的种植体,修复组织缺损或替代奇光的一部分功能,治疗难治性疾病;⑤建立干细胞库,用于将来自体病损组织的修复,也可经配型后用于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