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是某普通985,报考的清华大学精仪系。
考研首先要确立目标,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不知道相关信息的话首先要大量浏览研招网还有自己听说过的相关院校的历年信息,不要觉得分数高的就一定难考,分数低的就一定好考,这其实都是相对的。另外,怎么就那么确定自己会成为被淘汰的那部分呢?为什么成功的不能是自己?确立一定的目标然后付出相应的努力是成功的基础。只是,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不要动摇,朝令夕改是大忌。
总有人说身边的人有多努力多刻苦,但他们依然考不上研究生,所以考研的难度如洪水猛兽,这其实都是错觉。考研学习的核心是效率。见过身边一些人一大早就去占座位,但是占好了座位人就走了,九点多才回来,中午吃完饭两点多来,晚上六七点就离开了。或者是早上起得太早,到教室了睡一早上或者抱着手机玩一早上,一天下来放在学习上的时间没有多少。另外还有一些人在图书馆坐一整天,但是效率很低,看似辛辛苦苦一整天,实际真正做过的题或者说真正学到的知识屈指可数,愈是变化大于计划,整天被疲惫感和焦虑感所笼罩,直到研究生考试来临的那天,慌不择路,灰心丧气。这些情况其实都属于虚假努力,是在表面不断感动自己而已。太多人都以为时间耗够了就有好结果,以为尽早准备甚至是从大一就开始便一定可以成功,但是这些人是否曾扪心自问,那些知识真的学通了吗?
当然,学习也不能一味死学,要适当的劳逸结合。我觉得自己疲惫的时候就会去操场上跑步,或者吃点好吃的食物为自己减压。要知道,心里的那根弦一直绷着总会有断的时候。
最后谈一下我具体在各科上的安排:
数学:
数学是最消耗时间也最不容易出成果的科目,同时也是一门最容易拉开彼此差距的科目。我的数学基础就不太好,所以尽管总分尚可,但数学不高的分数也让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劣势。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数学上多花精力,学懂吃透。
数学我用的是张宇的36讲还有他的真题全解。
张宇的课很重要的就是他总结的笔记,笔记上的知识点要反复咀嚼,我当时就把笔记拿着看了很多遍,发现真题中的很多思路其实都反映在笔记的例题里。数学资料要精,不要求多,因为题目千变万化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只有牢牢把握精华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当时我把36讲做了三遍,真题做了两遍。最后还是觉得练习的不够深入。做数学是个比较耗时间的过程,而且手感很重要,不能间断。我每天都在数学上至少花4小时的时间,几乎贯穿复习的始终。
英语:
我的英语口语听力不太好,阅读理解水平还行。在考研英语里,阅读部分的分数占比高,常常是得阅读者得天下。
英语资料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还有道长的考研英语作文。我认为学习考研英语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做真题,其他的资料仿真度都不够。我做题的时候是一周做一套,勾出文中的关键字,把每套卷子都做透。做题时就像考试一样计时,训练自己的速度,防止考试时出现做不完的现象。做完以后把所有不认识的单词短语都整理出来天天背。因为做题时是用铅笔,所以擦去笔迹之后我还可以进行第二遍模拟考试。
对于英语作文,前期主要是背道长的范文,积累语料素材并熟知格式,后期用积累下的知识写自己的模板。如果大家直接采用现成的模板很容易被阅卷老师看出来,从而失去得高分的机会。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平时做真题时成绩都不错,只是考研那几天状态不太好,英语分数只能说没有给自己拖后腿。
政治:
政治这门课最不需要的就是报班。我甚至觉得过一遍知识全解那种厚厚的书是完全没必要的。那种资料越看越困,看完以后还会感觉什么都没学到,性价比很低。这一科可以放在考前的最后三个月再开始。
我用的资料是肖老的1000题和肖四肖八。
1000题可以帮你迅速巩固各个知识点,也可以让你熟悉选择题的固有陷阱,不过如果你时间太紧张,这本书也可以放弃,把重点放在肖四肖八上。肖四肖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每年都有声音说要“反肖四”,但到最后都是“真香”。把握好这两本书,过线绝不是问题。
专业课:
专业课每个学校都不一样,能找到往年真题最好。清华不公布历年试题,所以这部分资料相当珍贵。我只能找到一些试题的回忆版,所以只是熟悉了一下考试思路和大概方向。我当时是把专业课课本复习了三四遍,课后的题目都刷了三遍,然后找其他学校往年的这个科目的题目做一些练习,最后用回忆真题模拟。清华试题的难度大,交叉性强,很考验个人学习能力和思考深度,不能掉以轻心。
清华很公平,老师们不会因为学历去评判考生,往年也有双非的同学考上,只是能进来的人能力一定配得上清华的要求。如果你有梦,请一定努力证明自己。
我在清华等你。
考研高分咨询新祥旭罗老师
电话/微信:13701149740
咨询QQ:3219057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