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
@英语
阅读:
按正常情况,7月份的每天一定要有真题的训练了。每天做一篇阅读,做完要把文章中出现的生词重点词掌握好,刚开始英语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同学可能会感到吃力,一定要坚持下来,坚持一个月之后真的会有变化。
单词:
这个是基础,真的很重要!好多同学说单词记不住,谁也没法记过一遍就终生不忘,我身边有四级没有过的同学考研考了83,他把红宝书背了7遍。相信重复的力量。
作文:
作文我这次写的也不好,按着背模板的方法私以为不太可行,还是要早些准备,十一月份一定可以开始了。
如果还需要再总结一下英语学习方法的话,就是别把它当做一种任务,把学英语当成是学自己非常喜欢,对自己非常有用的一项技能来看,心理上会好很多。最后说一下考场当中的做题顺序:作文——阅读——翻译——新题型——完型。十一月份开始可以每周或者每两周模拟一次考试,模拟非常有效且重要。
@政治
政治的准备不用太早,九月开始就行,之前把重心放在英语和专业课上。但并不是政治不重要,只是政治适合考前突击,所以后期要抓紧政治复习。不得不说,肖秀荣的预测超级准,19年不仅大题基本命中,就连选择题都有3-4题一样的,跟着肖大大安心复习吧。
资料:
肖秀荣全套(知识点详解、1000题、真题解析、四套卷、八套卷、时政)肖秀荣公众号。
时间规划:
9 -10月:知识点理解+肖秀荣视频(买全套会赠送)
10-12月:1000题+知识点背诵+真题(了解出题人套路)
12 月 : 时政+肖四+肖八
@专业课一
首先介绍一下北电专业一的情况(还不了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
专业一是所有专业都要考的,分为学硕与专硕,专硕难度稍低于学硕。主要的参考书就只有赵斌老师主编的《艺术概论》!北电专业一的出题近两年还是紧扣赵斌老师的《艺术概论》,只要把这本书嚼烂,考试上一百三没问题。
Q: 个别章节对专硕没有要求,那么是否专硕学生就不需要看?
虽然个别章节不要求专硕掌握,但是还是会有一定概论会考到,个人建议专硕考生还是需要了解一下这些章节。
Q: 没有基础的考生,看不懂《艺术概论》怎么办?
我个人建议,在五月底之前可以看一遍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不需要精读,只需要将其作为厕所读物(休闲娱乐来一会)就可以了,大概掌握艺术史的脉络,并按照我接下来给出的《艺术概论》阅读顺序和阅读层次来学习。
Q:《艺术概论》怎么看?
第一、要分层次去读;第二、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读;
@分层次来读
主要是要分为三步来
首先是要通读每个章节,理解为主,一轮不够就来第二轮,这个过程主要的目的是对全书整体框架有一个总体把握,建议在八月之前完成这个工作。
第二步就是开始背诵,这个工作建议在八月开始,按照记忆曲线,将每个章节作为一个模块来记忆,反复进行多轮背诵,就我自己而言,我每天早晚各安排两小时,一个月可以进行一轮背诵,到了十一月底已经可以掌握整本书的内容。
第三步就是嚼烂整本书,经过第二步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能够熟练将整本书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串联,形成一种联想记忆的能力。
@按照顺序
我的建议是 a、第四章 b、第一章 c、第三章 d、第五章 e、第八章 f、第七章 g、第六章 h、第二章
(第二章甚至前八节都不需要看,只需要掌握其中提到的一些重点名词)
@专业课二
我的初试考的是故事片导演,所以我就简单谈谈自己备考导演系专业二的经验以及剧作学习的经验故事片导演的初试专业二考题主要是三个部分。
@玖琊 选择题
题目的范围非常广,大概分为三类:经典电影、近三年三大影节热门电影、热点的电影新闻。
这部分的题目没有特别有效的备考方法,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建议将近三年三大影节的得奖情况和热门影片全部看一遍,要注意影片的细节;微博关注一些电影大v,下几个电影相关的app,时不时了解一些电影资讯;多刷一些经典影片。
这部分我个人认为是不需要特意花大块时间学习备考,只需要在休息的时间刷片刷微博,再做一些必要的笔记就可以了。(我自己的话是40分拿了26分)
@论述题
论述题的分值是40分,一般都是二选一。
关于这部分,我个人认为只要准备充分,是完全可以拿到高分的。
我在考试的时候选择的题目是写一下对作者论的认识。只要肚子里有货,就不怕写不出东西。
40分的分值答题时间大概需要用50分钟左右,其他时间要尽可能挤出来留给剧作。我个人建议不要选择开放性太强的题目,像谈谈作者论这样的题目较为封闭,比较容易拿高分
论述题的复习方法,我个人建议是增加阅读量。
我所用的参考书是:
a、《世界著名电影导演研究》
b、《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c、《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
d、《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
e、《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f、《当代电影》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和《当代电影》我个人建议每一期都要去看,而且最好用实体书,自己选择和导演功课相关的文章,并做笔记。其他的参考书也都要精读,读完以后都要做笔记,到了十月之后就要反复阅读自己积累的笔记,将知识点记住。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整体电影素养会提高,对复试也有帮助。
当然,阅片量也是基本功之一,这个我就不赘言了,我自己在备考之前大概已经有了一千五百部的阅片量,但是不够系统,于是我在备考期间,系统地每天刷片至少两部(九月底之前,十月开始以后每日刷一部电影),我个人认为具有一定的阅片量,对导演系专业二所有题型都有帮助,甚至对专业一也有帮助。有些小伙伴看电影很随意,想到什么看什么,我个人建议,一定要按一定顺序来看,我自己是按照导演,一段时间内把一名导演的所有电影看一遍。
@剧作题
剧作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也读过许多考生写的剧本,也有文学系的小伙伴写的剧本,我感觉存在许多基本的问题,所以我个人建议先系统学习一下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只需要买第一册就可以了。 阅读完这本书以后,大概对剧作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接下来我建议采取日本新干线剧作练习和closat即兴剧作练习。
a、日本新干线剧作练习大概就是指练习用最精炼的语言提炼人物特征,练习观察的能力,帮助写作人物小传,人物小传起到提纲性的作用,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小传,整个故事就会是一盘散沙。
这是桥本忍自己独创的编剧训练技巧 原来叫“山手线式观察“ 就是每天去坐地铁 坐公车,看每个乘客的脸。如果觉得某张脸极具特点可以在影片里大放异彩,就静下心来关注这个人的举手头足 推测他的性格,并且全部纳入编剧素材库。
b、closat即兴剧作练习就是随机选取六个元素。
C=某个人物(Characters)以及对人物的描述。他/她有潜力成为某个故事的角色。
L=有趣的可视化地点(Location)。
O=让人好奇或者能够引起共鸣的物件(Object)。
S=充满矛盾或者揭示性的情境(Situation)。
A=不寻常或者揭示性的行动(Act)。
T=任何你感兴趣的主题(Theme)或者在你的生活中呈现的主题。
平时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把观察到有趣有意思有意义的元素记录下来,再随机排列组合选取不同的元素进行即兴的故事梗概写作。
另外导演系前几年的题目都是改编新闻,2019年题型改成根据一首词的氛围写故事。无论题目怎么变化,只要自身剧作基础扎实就没问题。我个人建议每周都要抽两个小时,定时训练一篇剧作。参照北电故事片导演出题套路自己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训练,然后发给有剧作经验的朋友们批阅。
我自己在备考期间坚持每周改编一则新闻热点,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这些素材到了考场是可以直接被我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