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成都某财CPA专业,一战367,二战406。
一、初试
(一)专业课
首先说说专业课,我一战时候专业课105分,二战125分,一战二战虽然都是一样的学,但是感觉明显是不一样的,可能就是所谓的通透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专业课有三门,会计,公金和资产评估基础。
会计是最简单的一门,也是分数比值较大最好拿的一门,会计不难,也就是初级会计学的难度,考试的时候涉及会计学的分值,除了一道分录题和最后一道大题报表题,其他的也许选择题能涉及以外,整张试卷能够出会计学相关内容的也就是这些了。这样一道分录题涉及的也都是比较基础的分录,把会计学那本书仔细看一遍,课后题做了,再把配套资料也做了,就完全够用,合并报表不会考的,不能说不看,但是看不懂的话就算了,考的可能性不大。最后一题的报表题一般是会计学和财管的糅合,里面涉及几个小问,可能涉及的也就是些比率的计算,以及编写三表,其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考过了,也是这俩表最常规最好考,但是也不排除老师突发奇想要考个现金流量表啥的。
其次是公司金融,我之前是公司金融小白,看朱叶那本书特别痛苦,也看的稀里糊涂的怎么看都写不懂,就是糊涂,后来我果断放弃朱叶,罗斯的也没看,直接上CPA财务管理那本书,学完以后整个人就通透了,但是毕竟财管还是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考研不需要学的,但是我之前也看过朱叶的书,就把不需要学的过滤掉了只是学专业课相关的部分,果断感觉自己眼明心亮,从概念到公式理解的通透多了。每一年的计算题都会涉及一道公司金融的题,但是学完财管以后很少能有做不出来的公司金融的计算题,有时候论述题第一题也是涉及公司金融的问题,即便之前没有任何准备也能凭印象答出来很多,而且概念弄清楚了对选择题很有益,不管怎么变换说法也能一眼辨别出正确答案。
最后是资产评估基础,这本书重中之重啊!论述题第二题必考,概念必考,一般都是考方法,比如18年问的重置成本有几种方法核算,以及19年问的无形资产的利润分成率有几种方法核算,挺崩溃的因为不背不行,我整理了资产评估学的笔记画的各种框架。还有就是计算题一定会涉及一道资产评估的题,而且这两年都是机器设备的评估,说实话今年的还有点难的,主要是计算量比较大。计算题的话,成本怎么算,各种损耗怎么算,收益法市场法怎么算都得弄清了,课后题要一遍遍做做到都会才行,常见的挖坑的部分也要认得出来才行,资源型资产评估部分可以省了因为那个考的可能性不大,当然我也不能打包票,但是看两眼起码预防一下万一选择题考呢(虽然我还是觉得选择题考它概率都不大)。毕竟考了两年了,感觉自己一直在找套路,但是第一年糊里糊涂没找到的套路,第二年竟然无师自通的突然就皮了起来。
(二)政治
其次是政治,就政治而言,我是没有看视频,因为除了马原需要看一些以外,其他的东西还是以看书做题为主,做题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发现老师常挖的坑,精讲精练看不看都行吧,做题的时候回去当参考书翻一下也可以。我之前听了阮晔的马原课程,是个满怀热情的老爷子,说的也很好,毛中特推荐腿姐,史纲就蒋中挺吧,思修随意,我对思修都没看书看视频,刷刷题就可以。今年政治分数67分,选择题37,主观题30。政治还是要跟紧肖秀荣,1000题我反反复复看了不下两遍的,肖四肖八也是必备,考前一晚上背了徐涛的小黄书,没想到压中不少题,当然肖四也压中不少题。因为认识了很多在一起复习的小伙伴,大家一起合作买资料,所以就基本没花啥钱,但是考前把市面上所有老师的卷子都做完了,徐涛腿姐的题的确蛮不错的。很感恩吧,那些考研之路上各种拉我的小伙伴。
最后是英语,英语我今年没怎么下功夫,甚至可以说基本没学,所以说考的就不太好。今年没去年考得好,一战考了84,那就说说我去年的经历吧!我去年是在五六月份把英语单词背完第一遍,是用的星火英语那本超厚超详细的大块头,背完一遍感觉自己都快升天了,但是瞬间感觉自己的英语基础有了质一般的突破,后来再背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轻松加愉快了。除此之外就是研究真题,张剑的黄皮书必须要整吧,就整那真题,研究真题,一遍又一遍的整!模拟题做不做无所谓,到最后即使真题都翻烂了仍然还是要每天继续看,这样子才能一直保持手感和语感,考试时才能非常自然的把答案给“顺”出来。至于作文的话,用烂的模板也就只能拿一般甚至偏低的分数,所以自己总结的模板毕竟重要,可以平时就开始积累句子什么的。我还是想提醒大家不要随大流的好,毕竟可能政治的押题大家可以一样的背,但是英语你写一样的模板试试?老师看吐了你也就完蛋了,不要随大流买市面上到处可见的作文书吧,套路的句子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after all,teacher is teacher!考研真相这本书会有怎么教你造句的,可以看看,然后自己总结每一句应该怎么写形成自己的套路,商志会教你怎么用,其次就是日常积累这样子。
(三)数学
今年数学不太难,我140分。可能如果做了李林的题考高分并不难,毕竟李林还是押中不少。但是我之前没有做过任何李林的押题卷,不过也没关系,题目变来变去无非就是不断的换马甲,把这些题剥开了也不过就那样,顶多牵扯一个计算量的问题。我18年数三考了接近120,19年考了140,第一次考研因为基础不怎么牢的原因选择填空错了六七个所以分数刷的就被拉下来了。一战的时候紧跟的张宇,我不得不说看视频真的贼爽,感觉自己仿佛也能一样牛逼,爽完了,然后呢?我二战的时候除了英语看了一点视频,从政治数学再到专业课就没有看任何视频了,因为二战的时候就深刻的了解到知识是一定要转化成自己的,才能游刃有余胸有成竹。所以二战的时候我先是把全书又仔仔细细的看,一定要看全书!!!一定要仔细看!!!一定要弄清楚概念打好基础!!!全书上的题都挺精华的,可以做不出来但是一定要仔细研究各种题型直到看到某些暗示就能想起对应的某种套路,不用一科整一个什么讲义,什么高数要看十八讲,线代要看李永乐,概率要学曹显兵,别整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就一本全书,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就粉红色那本,来来回回看,仔仔细细看,想不起来就看。当然了我这样说的是在有一定基础的层面上,就刚开始没什么接触的话,有人推荐说看教材,但是我觉得呢,教材呢可看可不看,看教材很慢,如果说基础入门时间还多的话,与其看书,还不如看视频。但是我个人推荐,所有视频看基础班就行,因为基础班是基础的入门的可以迅速上道,而提高强化班只不过带你做题,但是做题这个东西你真的需要别人带吗?做题和总结,消化吸收这个事情留给自己不好吗?至于冲刺卷,李永乐6+2,合工大共创,李林押题,都还行。我一直都不太推荐张宇,但是我也是真的喜欢张宇,他让我燃起了对数学的自信和热情,但是张宇的题风格偏且难,真题不能那么干,考虑到今年的数学应该难度有增加,所以可以练一些比较难的题,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研究真题很重要,千万别小瞧了真题。很多人觉得真题好像很简单的样子,我一战的时候就是吃了没研究真题的亏,所以基础不牢靠。二战的时候我没再做别的东西,就是买了本毛纲源的真题,把每一题都认真研究,不对任何一题心存猜测和疑惑,达到一眼看去就知道这题是什么思路什么解法。第一遍把所有题都做了一遍,不会的或者是半猜半蒙做出来的都标记上,第二遍第三遍过真题的时候再做一遍。押题的话就一定要做李林的,其他的冲刺卷选做吧,因为就我而言,我就只是研究真题。我之前就听得考研的学长说过,张宇难合工大超越难,其实都没有真题难,千万别小瞧出题老师的功力,看上去平平无奇,基础怎样水平高低随便一小题一试便知。所以重视真题绝对是没错的。
综上,初试大概也就这些了吧!
二、复试
复试没什么难的,口语考察的不多,主要是问我的专业课,我努力引导老师问我我准备好的东西,聊下来就还挺愉快的。
(一)复试口语部分:
1.你的名字
2.对于考研,你是怎样复习的
3.二战在哪里复习(针对个人情况的较多)
(二)复试专业课部分:
1.你本科是学会计的,那么哪一门学的最好(我回答财管)
2.为什么喜欢财管(答:对公司治理运营层面比较感兴趣)
3.公司治理涉及有哪些问题
4.除了你说的三种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利益冲突(我回答的还有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矛盾)
5.对于你说的这种矛盾有哪些具体的案例你有了解吗?
6.对于公司的价值评估有哪些评估方法
7.按照你说的现金流折现法,亚马逊作为大家平时经常用的购物网站但是盈利一直为负,你要怎么解释它的市价依然很高呢?、
8.人们用什么来影响他们的预期?(提示市场占有率啥啥的)
9.对电商的运营有了解吗(我表示并没有,所以就过了)
10.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运用过的两种经济体制,解释一下这两种经济体制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题我完全答错了,老师问我有没有学过政治经济学,我回答说大一学过可能忘了,老师开玩笑说也可能是并没有听。)
复试差不多就这些,今年提问毕业论文的也有很多,必须准备以防万一,但是呢复试也不用紧张,毕竟复旦的复试实在是太人性化了,老师也超级亲切的,尽可能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就OK了。今年的复试比往年的难很多,小专业分A,B两组,A组上午,B组下午,我刚好被分在B组第一个面试,被连珠炮似的提了好多问题。
最后再次强调:1.一定要掌握方法,调整节奏。2.万万不能蛮干(一同复习的每天学到一两点只睡5、6个小时的几乎全挂了)。3.放松心态(不要受别人影响)劳逸结合(这样效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