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韬: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1857 年参加《六合丛报》的 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 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梁启超:近代中国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 年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 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宣传保皇立宪,他从事报刊宣传 27 年,创立了“时务文体”,其新闻思想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影响巨大,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一生著作合编为《饮冰宣合集》。
3、史量才:史量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他 1912 年接办申报后,在企业化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政治上却是保守的。1931 年 9 月开始进行《申报》60 周年纪念活动,十多天后的“九一八” 事变使得《申报》的纪念活动中断了,却深刻的教育了史量才,使得他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改变了以前的保守的政治态度。他支持团结抗日的主张,并开始进行革新活动,使申报馆成为一个以报纸为中心的庞大的文化事业群体。他和《申报》的变化为社会所瞩目,但是这也意味着《申报》脱离了国民党的控制,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1934 年 11 月 13 日,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枪击身亡。
4、邵漂萍: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原名镜清,字飘萍。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 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1916 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1916 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 年在北京创办《京报》,自任社长,以“铁肩棘手”为座右铭。同时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他最擅长新闻采访,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
5、瞿秋白:是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9 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和郑振铎等创办《新社会》旬刊。从 1921 年初到 1922 年底,他坚持在苏联采访活动两年,辛勤采写了《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通讯,发表在两报上的有 五十多篇,他还写了著名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书。瞿秋白在苏俄期间,于 1922 年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脱离了与《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五卅”时编辑《热血日报》。
6、范长江:著名记者。1933 年下半年起,开始向平津报纸投写新闻稿件,1934 年底,首次用“长江”笔名在《北平晨报》署名发稿,并担任该报特约通讯员。这是他从事新闻生涯的起点。出版《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第一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他于 1939 年加入共产党。《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是长江成为名记者的代表作。1936 年发表《动荡中之西北大局》在国统区引起很大震动。他的通讯作品以记实的方式谈古论今,更透露了重大的政治消息,笔触生动而有感情,刊出后受到广泛欢迎,他的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新经验和新样本,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的地位。1991 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 2005 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
7、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活动家。1907 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1909 年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1910 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都用民字开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调,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他为报刊写了不少的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
8、成舍我: 中国著名报人,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声望与影响。原名成勋,后名成平,舍我为其笔名。湖南湘乡籍人,出生于南京。报刊大王,创立成氏报系事业。1924 年 4 月创办《世界晚报》,1925 年 2 月创办 《世界日报》,同年 10 月出版单张《世界画报》。从 1913 年他为安庆《民岩报》撰稿,到 1988 年在台北创办《台湾立报》,直至 1991 年去世,从事新闻业近 77 年,一生参与创办媒体、刊物近 20 家,直接创办 12 家,遭遇挫折无数,也是个人力量从事新闻教育事业最长、影响重大的新闻教育家。
9、黄远生:民国初年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称“报界之奇才”。曾创办和主编《少年中国》,担任过《时报》《申报》《东方日报》的驻北京特约记者。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的新闻通讯有以下特点:题材重大,记载翔实;针砭时弊,忧国忧民;细致详尽,幽隐毕达;通俗自然,不拘一格。他还创造了“新闻日记”这种体裁。“四能”说: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在政治上基本态度是拥袁反孙,被革命党暗杀。他的文章被编为《远生遗著》。
10、时务文体:出自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特点是:纵笔所至,略不拘束。务为平易畅达,时杂收俚语,韵语及外国语。笔锋常常带感情。实务文体又称为报刊文体。是梁启超在《实务报》的文章为标志的一种报刊论说文体。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