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我校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本专业自1980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自2001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本专业现有3位博导,15位硕导。教师年龄分布合理,均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博士学位。著名语言学家陈章太、冯志伟、李宇明、李如龙等教授都曾任本专业博导。
我们坚持以科研促教学,近五年内,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在研项目共60余项。其中,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8项、校级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4项。本专业的教师在CSSCI和ESCI以及EI检索期刊上都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文章。国家语委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创建的科研机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教学科研平台。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以及国际交流的能力;将学生培养为能够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需求,能够胜任国内外汉语教学以及文化、宣传等相关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和内容
1. 应用语言学方向
本方向以应用语言学的历史、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结合我校传媒优势,在传媒语言、影视语言等领域的研究。(2)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的最新理论和成果,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以现实言语材料为对象,服务于社会的研究。(3)濒危语言保护等相关理论问题、前沿问题的研究。
本研究方向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具备较强的解决现实生活语言问题的能力。
2. 对外汉语方向
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言本体方面的研究,也包括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立足传媒语言教学特色,打造重口语、重实践、重社会效应的研究特色,在语言教学和语言韵律等方面具有优势。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基础理论建设上,着力吸收当代西方语言理论及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此引领汉语语言教学研究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向纵深开拓;在语言教学方法上,以语言学习理论为主,形成以语言测试、语言偏误分析、中介语、跨文化交际研究成果为主要支柱的教学理论体系。(2)将普通话测试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中,将HSK水平测试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和理论框架,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普通话教学的语音训练新路径。(3)借鉴语言习得理论、双语教育语言学和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就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同层面和目的学习者之培养方法展开研究,总结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4)通过与本校传媒优势、特色学科的有效衔接丰富教学、科研内涵,拓展国际汉语传播研究的学术空间,从而创建出独具中国传媒大学特色的对外汉语专业方向。
本研究方向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研究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又具备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能力。
3.计算语言学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加速发展,计算语言学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智能化的关键。本方向以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计算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面向语言大数据分析、语义理解、语言智能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应用相结合的专业特色。(2)在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基础上,探索语言监测的理论和实践。(3)结合我校传媒优势,在对传媒语言的计量研究方面深入探索。本研究方向重视培养文理兼通,能够将语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到语言智能处理中去的计算语言学人才,欢迎有志于跨学科、复合型发展的文、工、理科毕业生报考。
师资队伍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媒体语言、汉语语体、汉藏语、理论语言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其中6位教授;11位副教授。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语委委托项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毕业生就业情况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教育、出版、机关企 事业单位等,也有部分毕业生在媒体单位担任编辑、记者,如在腾讯、 百度、清华同方等高科技公司担任技术开发工作等。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研究方向
01 应用语言学
02 对外汉语
03 计算语言学
招收人数
2021拟招生总人数13,含推免人数6
2020复试线
政治52 外语52 专业课78 总分357
2019复试线
政治51 外语51 专业课77 总分363
中国传媒大学今年大改,很多专业考试科目都有变动,如果大家把握不是很大的话,可以咨询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
《人文社科基础》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文明史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哲学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部分:媒介与社会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三、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 闭卷,笔试。
2.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推荐参考书目
1. 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 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 [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主题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考核要点
1. 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 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 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
1. 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 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 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30字;
(2)摘要:200字左右;
(3)关键词:3-5个;
(4)正文:2000-3000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 闭卷,笔试。
2.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真题
(704)语言文学综合
一、名解
派生词
洋泾浜
隶变
艺术想象
中世纪市民小说
迷惘的一代(不确定是不是这个)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乡土文学
二、简答
现汉辅音与声母的联系和区别
古汉句读并翻译
文学理论谈谈文学的娱乐功能
古代文学宋诗与唐诗的区别
三、论述
句子语气类型及表达手段
比较中国现代文学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真题
(80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语音四要素包括()、音长、()和音质。
2.言语行为的三个环节()、()、()。
3.词义的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特征是()、()、()。
4.()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5.基本词汇的特点有()、()、()。
6.词类划分的标准为()、()、()。
应该还有……记不起来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第二语言
2.声调
3.母语迁移
还有一个,记不起来了……
三、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列举十个合成词,并分析它们的结构。
2.用变换的方法辨析下面几个结构的差异。
(1)在黑板上写字
(2)在教室里写字
(3)在火车上写字
3.分析下列短语的歧义,并指出造成歧义的原因。
(1)走了两个小时
(2)烤馒头片
(3)小李和小刘结婚了
(4)他在乒乓球桌上画画儿
应该还有……记不起来了……
4.分析film的几个义项的派生(下面给出了五个义项)
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标注国际音标。(好像是“我喜欢在小树林儿里读书”)
2.什么是测试信度?什么是测试效度?二者有何关系?
3.什么是“洋腔洋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请用你知道的研究方法分析某种语言现象。
2.请你设定一个会话语境,说明应当如何运用会话合作原则进行言语交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