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有悠久的历史传统。2002年取得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同年招收了第一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之后连续招生至今。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目前有三个专业方向,依次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术型硕士培养点导师众多,实力雄厚。目前共有8位导师,其中3位导师同时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8位导师中有4位教授,4位副教授,其中7位导师拥有文学博士学位。
本专业先秦散文、《诗经》、楚辞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或填补空白,或正本清源,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关于古代散文、骈文的演变,骈文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也为相关研究领域开拓了新局面。关于唐宋诗词创作与理论,唐宋音乐机构和词乐,辽金文学和文化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也是本专业的重要特色。关于古代戏剧史和明清小说的发展流变,以及小说理论和《红楼梦》研究等都有丰硕成果。本专业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而且结合中国传媒大学自身特色,对中国古代经典的传播思想和当代传播、影视剧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关系等也都有开创性研究。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中国古代文学高层次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综合素质,清晰认识到传统文化价值当代转换的重要意义,具有敏锐的文学审美和批评能力,高水平的专业写作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既具备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能力,也将适应当代社会文化和教育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需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并能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其他文化工作。本专业学生须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专业素养扎实,思想品德合格,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最终培养学生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和内容
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方向着重把文学发展的历史与文化观念的变迁相结合,揭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观念的演进历程,采用“史”(线)与“专题”(点)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其间重大文学观念与创作的发展脉络、特点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理论问题,藉以考察文学艺术与文学思潮的嬗变并评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力求描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真实面貌,彰显该时期文学发展的总体态势。
2.唐宋文学方向
本方向探讨唐宋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的艺术规律,兼及唐宋文化的生成及其影响;诗词演唱与传播,散文、小说的艺术性与社会性,与唐宋并存的辽金政权之文学与文化研究,都是本方向的研究重点。
3.元明清文学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重点是元明清小说戏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在小说研究领域致力于从版本考辨、文本细读、文化流变等角度推演小说发展脉络;在戏曲研究领域,致力于元明清杂剧传奇的发展脉络和文献、文本、文体、文化研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关注文学批评与艺术理论的深度融合,并着力于中国古代小说批评、戏曲批评的研究。
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高校、中 学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教育 培训、文化创意等行业工作。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83主题写作
④883人文社科基础
研究方向
01 汉语史
02 现代汉语
招收人数
2021拟招生总人数11,含推免人数5
2020复试线
政治52外语52专业课78总分355
2019复试线
政治51外语51专业课77总分366
2018复试线
政治55外语55专业课83总分369
中国传媒大学今年大改,很多专业考试科目都有变动,如果大家把握不是很大的话,可以咨询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
《人文社科基础》考试大纲
考试目的本科目考查考生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文学考查考生对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文艺思潮、代表人物、风格流派、经典作品等方面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文明史考查考生对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历程的基本脉络,以及不同阶段代表性文明的主要特征、重大成就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基本状况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哲学考查考生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审美观、历史观的基本概念、核心命题、主要人物和流派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部分:媒介与社会考查考生对媒介社会学分析视野,以及媒介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维关系互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三、试题类型
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 闭卷,笔试。
2.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推荐参考书目
1. 刘跃进主编:《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 张世英:《哲学导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 [美]大卫·克罗图、威廉·霍伊尼斯:《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邱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主题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根据给定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主题提炼、理性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考核要点
1. 主题提炼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立意诚正,观点明确;
2. 理性分析能力:围绕主题展开论证,逻辑结构完整,论证合理;
3. 文字表达能力:表述得体,写作规范。
三、考试要求
1. 根据给定材料完成一篇论说文;
2. 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
3. 写作具体要求:
(1)标题:不超过30字;
(2)摘要:200字左右;
(3)关键词:3-5个;
(4)正文:2000-3000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 闭卷,笔试。
2.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