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目的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旨在检测考生对新闻传播史论的识记、理解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新闻本源、新闻真实、新闻价值、舆论监督、舆论导向、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传播类型、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受众、传播效果理论以及中外新闻传播史等,要求考生理解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学的概念、理论分析和解释新闻传播现象。
二、考试内容
上篇: 新闻学理论
(一)新闻本源
1.新闻的起源;
2.新闻的本源;
3.新闻的定义;
4.新闻的特征。
(二) 新闻真实
1.客观性原则;
2.影响新闻真实的因素。
(三) 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要素;
2.新闻的价值判断;
3.新闻的价值实现。
(四) 新闻舆论
1.舆论导向;
2.舆论监督。
中编:传播学理论
(五) 传播的过程模式与系统结构
1.传播的基本过程;
2.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六) 传播的类型
1.人内传播;
2.人际传播;
3.群体传播;
4.组织传播;
5.大众传播。
(七)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1.英尼斯与麦克卢汉;
2.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八) 符号与意义
1.符号的作用;
2.意义交流;
3.象征性社会互动。
(九) 受众
1.主要的受众观;
2.“使用与满足”理论。
(十) 传播效果理论
1.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演进;
2.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下篇: 中外新闻传播史
(十一)世界新闻传播的历史演进
1.人类传播的历史分期;
2.大众化报刊的崛起;
3.通讯社的出现;
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报刊思想;
5.黄色新闻的泛滥。
(十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1.帝国晚期的新闻事业;
2.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
3.共和国时代的新闻事业。
三、试题类型
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考试形式及考试时长
1.闭卷,笔试。
2.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长为三个小时。
五、推荐参考书目
1.陈力丹: 《新闻理论十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年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3.李彬: 《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 1500-2000)》,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9 年
4.吴廷俊: 《中国新闻史新修》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年
(以上试题类型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考试试卷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