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中山大学西医综合初试经验篇
考研过去了有一段时间,之前因为各种事情一直没有写考研经验,觉得自己还是有一些值得分享的东西,所以给各位学弟学妹说一说。有一些东西有点忘了,想起来还会再补充。
概述:本人平时专业还算可以,每年考试也不全是突击,最后考研227。西综是重中之重!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怎样会考砸,那就是“死记硬背,只看贺银成不看书”,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怎样能考好,那就是“多看书,理解性记忆。”说实话,我身边有完全看书没看贺银成的考了340+,但是绝对没有只看贺银成没看书的考了300+。(但是我个人不推荐只看书,毕竟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老贺总结的很好!)当然,不排除有些同学只看贺银成都考了高分的,但是他们一定是理解甚至达到融会贯通,或者非常聪明。我觉得一般同学还是要踏踏实实看书+贺银成,捷径是没有的,投机取巧更是要不得。
辅导资料:
我用的是书本+贺银成讲义+同步练习+北医紫皮书+北医黄皮书;
复习步骤:
一轮:8月中旬~10月底(80天) 书本+贺银成讲义+同步练习or北医紫皮书(第一轮尚未做真题)
讲义900页(2014版,可能今年又变厚了),除去诊断100页完全没有看,大概有800页要看。于是我每天基本是完成讲义10页内容和对应的书本章节。当然,我不会严格就走10页,今天时间多我就多走几页,时间少就少看几页,但是一般不会把章节分开,尽可能以一章节内容为单元看完。(比如讲义内科的肺结核大概有14页,我就时间充足就把14页都看完,时间少就分成两天完成,但是不会看10页第二天又看完4页再加上下一张6页,这样分就太乱了。)这种一天走10页我一开始也没有发现这个规律,后来随着第一轮复习进行就发现规律了,于是就索性按这个进度列了计划。这样算来,第一轮800/10=80天完成,大概就是到十月底。
看书顺序的话,我是先看书本,再看贺银成,再做练习。基础部分我做的是北医紫皮书,内外科我做的是老贺的同步练习。个人认为紫皮书比较好,虽然有一些错误,但是知识点覆盖很全面,而三基就是考知识点。(附上一篇各路大神做紫皮书答案纠错的帖子:一起来做紫皮书,但紫皮书临床部分的题有的太老了,又理解不了,我就改做同步练习了。
科目的顺序第一轮就是按上课顺序来的:生理—病理—内科—外科。(嗯,一定有同学看出来了,我第一轮没有看生化,因为生化基本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本来想放在一轮最后,但是其实一开始我的进度比10页/日更慢,看完外科就快要10月底了,所以就放弃了生化,直接开始第二轮)。PS:其实我一开始复习晃晃悠悠都没做这么详细,紫皮书和同步练习并没有全部做完,但是这个计划也是我当时复习的时候自己给自己说“如果不幸要再来一年我一定按这个计划实施。”
我复习是采取不断重复的方法。一个章节分别在第1、2、4、7天看,也就是我今天看了“肺结核”,明天、大后天及6天后我都要过一遍,这就使记忆更牢固。当时我买了一顿便签,在要复习的章节上帖子上那几天要复习。比如我会再肺结核那章的书上贴上“9月19,9月20,9月22,9月25”。而且这四张便签都是不同颜色,比如第一遍是绿色的第二遍的是蓝色的等等。这样我就知道每一章节我都复习了多少遍,越是后面的遍数我复习越快。我把复习完的便签就撕下来粘墙上,最后我满墙都是复习过的便签,好有成就感。当然,这样我每天的任务量非常大,比如假设我今天是要肺结核的第一遍,也许我还要连带肺炎的第三遍COPD的第二遍等。虽然到最后我有很多章节在第一轮只看了2~3遍,并没有按计划完成,但是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这对我第二轮非常好。
综上所述:我建议可以80天搞定第一轮,采取不断复习的方式。
二轮:10月底~12月上旬(40天) 书本+贺银成讲义+北医黄皮书
第二轮就是第一轮的速度*2,80天的内容40天看完。也就是讲义20页/日。不同的是我外科在第一轮的时候把书本重点誊抄到讲义上了,所以只看了讲义(其他科目都是书本+讲义),并且第二轮复习了生化。重点要说的是北医黄皮书的用法。这是真题,其价值远远高于其他任何题目,每一题都不能放过。所以,每一题的每一个选项我都做了分析,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并且把找出题目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当然,有一些题目因为年代久远或者本人理解力有限也没有分析出来。分析不出来的或者知识点很偏的或者没有记住的,总之就是觉得有价值再看的我都标出来了。
当然第二轮我是按系统来的,就是复习心血管系统就把这几本书的心血管都复习一遍,最后有一些零散的无法归类,再一起复习。
同样,第二轮我也采取了不断复习的方式,但是没有第一轮那样复习4遍了,时间关系,基本都是2遍,况且其实有第一轮的底子在,2遍差不多就够了。
三轮:12月上旬~12月底(20天) 贺银成讲义+北医黄皮书+模拟题
第三轮就是二轮的速度再*2。20天完成40天的任务。也就是讲义40页/日。但是这一轮我就只看了讲义,觉得还是理解有点困难的部分就再翻书。北医黄皮书当时再看了一遍,本来想做贺银成的真题,但是发现真题都有印象,每套都差不多260+,所以就索性不做了。把黄皮书上之前做了记号的题目的知识点再背一遍。
模拟题我就是懒得看书了就做一套,因为复习时间不够,所以没怎么做,一轮二轮结束的时候分别做了北医和老贺的模拟题,北医220+,老贺210+。第三轮北医基本能到260左右,老贺230左右。比起园子里某些大牛这个分数不高,但是因为我很少蒙题,不会的就是不会,所以这也真实反映了自己的水平。所以,想跟大家说,等你们到12月的时候会有一大片诸如“北医才做270,怎么办啊?”之类的帖子,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模拟所吓倒。首先,西综这种东西,两天不看就回到解放前,现在模拟这么高,最后200以下的大有人在。其次,模拟题离真题还是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北医模拟题看选项都有可能猜到答案,真题是不可能的。真题只会你看着好像,一选就错。具体我对于真题的体会会在后面说。
整个12月时间都非常紧,所以并不严格按照计划行事,背的不熟的章节就多看,熟悉的就少看。经常前两天刚看过的又忘了,所以又要快速再过一遍。考试前一定要不断复习之前看过的,而且一定要再看一遍三门基础课,如果实在没时间至少要再看一遍生化。(当时绝对会有想弃考的心情,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