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6日,北外高级翻译学院在其院网发布了2020年“翻译学”和“翻译硕士”考试科目的题型说明,引起了众多考生的热议。
很多考生表示恐慌,因为他们没有预料到,北外的题型会再一次发生变化。但我想安慰各位考生一句:不必恐慌,因为看完本文,你们就会掌握考试题型的变化情况和应对策略。
先说明一点,北外的这份公告包括“翻译学(MA)”和“翻译硕士(MTI)”的题型说明,但本文只论述“翻译学(MA)”的题型变化和应对策略。至于“翻译硕士(MTI)”的题型变化和应对策略,我会另文作答。
北外翻译学的基本情况
通过阅读2020年北外的研究生招生简章和目录,我们可以知道如下事实:
1)北外只有两个院系招收翻译学(MA)的研究生,分别是“英语学院”和“高级翻译学院”,而且两个院系的初试题目都一样,都考察如下四门科目:① 101政治 ② 二外(202俄语、203日语、241法语、242德语、243西班牙语,选一)③ 611英语基础测试(技能)④ 814英汉互译(笔译)。至于复试的形式是否一致,目前没有定论。不过,按照往年的情况来看,复试是由各个院系自行组织的,所以高翻学院的翻译学(MA)和英语学院的翻译学(MA)可能会有不同的复试形式。
2)高翻学院的翻译学(MA)和英语学院的翻译学(MA)的学制和学费都一样,只是研究方向不一样。两者的学费都是8000元,学制都是3年,但研究方向并不同。前者(高翻院)的研究方向包括“口译理论与实践”和“翻译与跨文化研究”,后者(英院)的研究方向是“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报考英院的翻译学还是高翻院的翻译学?
在了解北外翻译学的基本情况后,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两个院都招翻译学学硕,那么应该报考“英院的翻译学”还是“高翻院的翻译学”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两个院系各有长处和短处,所以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进行选择。
如果你的研究兴趣是口译研究,而且比较喜欢翻译实践,那么或许报考高翻学院会更好,因为任文老师和卢信朝老师的口译研究做得很好(当然,英语学院的张威老师也是口译研究的专家),而且高翻学院也很重视翻译实践。
如果你的研究兴趣不只是口译研究,还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历史、翻译教学、文学翻译和实证翻译研究,那么最好报考英语学院,因为英语学院正好有老师从事相关研究,比如马会娟老师(翻译理论、翻译史、翻译教学)、张威老师(口译研究)、王洪涛老师(文学翻译、翻译理论)、孙三军老师(实证翻译研究)、王颖冲老师(文学翻译、翻译史)。
不过,我必须承认一点;英语学院的翻译学历史更悠久,学术性更强。为什么说英院的学术性更强?因为从职称来看,英语学院的正高和副高数目远多于高翻学院,而且英院的学术成果更多。
2020年翻译学(MA)的题型变化和应对策略
根据上文的描述,翻译学(MA)的初试考察四门科目:1)政治;2)二外;3)英语基础测试(技能);4)英汉互译(笔译),但根据高翻学院的网站描述,只有“英汉互译(笔译)”这科的题型发生了变化。
新的考试题型如下所示:
翻译学专业英汉互译题型说明:
-
英译汉(40分)
-
英语原文题材:非文学类;
-
英语原文字数:300-350个单词左右。
-
汉译英(40分)
-
汉语原文题材:文学文化类;
-
汉语原文字数:300-350个汉字左右。
-
汉英编译(20分)
-
汉语原文题材:新闻类;
-
汉语原文字数:1000个汉字左右;
-
编译成英文的字数要求:限250个英文单词以内。
(小编分析:此类题型重点考察归纳总结能力,类似于做中英summary,类似于上外高翻的考察内容,也类似于口译复述,即提取文章主干信息,归纳文章中心意思,主要观点,可根据今年北外保研真题出题类型找一些类似材料做训练,此类题型灵活度较大,核心信息不缺失即可,表述可灵活多变,团队也有summary题型的训练,多练练一般也不难。核心技巧:根据文章主题/标题提炼要点,划出每段关键句,结合主题进行整合,形成一篇流畅的总结文章)
-
翻译理论(50分)
-
行文语言:英语;
-
题目内容:要求对某一翻译理论、翻译思想、翻译学说等进行评论,并阐明自己对该问题的观点;
-
答题字数:要求不低于350个英语单词。
(小编分析:翻译学原来重点考察翻译和英语基础,现在也开始侧重翻译理论素养的考察,建议多阅读一些知名的翻译理论参考书籍,了解翻译历史,常见的翻译伦理,主要翻译学家的代表理论,并做好总结)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英汉互译(笔译)”这科只考4个题型:1)英译汉;2)汉译英;3)汉英新闻编译;4)翻译理论评述。
英译汉和汉译英都是常规题型,历年都有考察,所以我在此不再多说。我想重点谈谈“汉英新闻编译”和“翻译理论评述”。
“汉英新闻编译”是今年新增的题型,往年的试题并没有考过这个题型,那么为什么北外翻译学要新增这个题型呢?我个人的猜测是:北外此举是为了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因为我国目前强调“走出去战略”,这就包括了常见的文化文学外译和外宣,而汉英新闻编译正好跟外宣有关。
虽然“汉英新闻编译”是新题型,考生无法借鉴往届的试题,但并不代表我们对这一题型束手无策,因为市面上有众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供我们复习时参阅。
我推荐各位看下面几本书和网站来复习“汉英新闻编译”:
刘其中的《汉英新闻编译》
黎信的《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
张健的《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
China Daily和Global Times中英文版刊登的消息(新闻包括多种体裁,但是我觉得考试最可能考“消息”,而不是“特写”和“评论”,所以建议你们看“消息”。)
新华社中英文官网刊登的消息(新闻包括多种体裁,但是我觉得考试最可能考“消息”,而不是“特写”和“评论”,所以建议你们看“消息”。)
至于“翻译理论评述”,其实大家不必担心,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题型,所以我们可以参考往年的试题。
更改题型之前,试卷上会有2道翻译理论评述题,1道需要用中文作答(题目也是中文),1道需要用英文作答(题目是英文)。但这次改题后,只会考1道翻译理论评述题,而且只能用英文作答(估计题目也是用英语写的)。
2019年的英文翻译理论论述题是:literature on translation criteria abounds. But criteria varies.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lation criterion and why?(这道翻译理论论述题摘自去年考生的回忆论述)。
下面我以这道题的作答为例,谈谈如何回答翻译理论评述题。如果我去年参加考试,我的答案会是如下:
In my opinion, there is no universal translation criterion, because translators will resort to different criteria, depending on the purpose of the target text and the nature of the source text.
Firstly, if the purpose of the target text is to fully convey the meaning of the source text, then the most importance criterion will be fidelity. On the contrary, if the purpose is to convey the gist of the source text, then fidelity may not be most important criterion. In a word, the purpose of the target text determin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lation criterion. The above idea is proposed by German functionalist school in the 1970s, which greatly breaks with the tradition of fidelity as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on.
Secondly, the nature of the source text will also determine the translation criterion. Professor Xie Tianzhen once argued that ancient translators often regarded fidelity as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on, because they translated religious and literary materials whose authors have a higher social status than translators. But modern translators, according to Professor Xie, tend to adopt a freer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because they often translate non-literary materials, whose authors do not have such a high status as those of literary and religious materials.
Some people may disagree with me, arguing that fide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on. They believe that fidelity is a criterion that is free of value judgment. This argument seems to be strong, but it cannot stand up to close scrutiny. According to Professor Chang Namfung, fidelity is not free of value judgment, because it is based on a conservative ideology.
In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lation criterion.
注意:这个答案只有270多字,不到题目要求的350字,但你们可以模仿这个结构,根据这个思路去扩充一下。
我推荐各位看下面几本书来复习“翻译理论评述”:
张南峰:《中西译论批评》
马会娟和苗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Edwin Gentzler: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廖七一的这本书可以看作是Gentzler书的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