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完型答题的基本步骤:
1.看选项(目的确定完型的题型);
2. 根据题型选择解题技巧(若句子过长,需抽主干):动词辨析找名词,名词辨析找动词,形容词辨析找名词(仅限词义辨析题目);
3. 若不起作用,考虑本句,考虑本句时重点考虑逻辑关系词,其次代词;
4.若行不通,看上下文,重点看下文。
但是在真题讲解过程中,这种解题步骤,其中涉及的解题技巧的渗透性非常差,尤其是“动词找名词,名词找动词,形容词找名词”,以及利用逻辑关系词和后推的思维方式,不论强调多少遍,即使有暑期的强化作基础,在提高阶段仍然无法将此理念渗透到学生中,究其根本原因在固有的意识难以转变。同学们对英语所有题目固有的思维意识都停留在看句意,看文意。当然看句意和看文意是根本法则,任何解题技巧都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在基础并不扎实,时间又非常有限的过程里,抱着这个根本大法,不知变通,并不会有效果。所以,在讲解完型真题中,老师对大部分题目的讲解应慎用看句意和看文意这种语言,这种语言只会阻碍解题技巧的渗透。所以真题讲解时,应做到80%抛却文意,完全从词的层面考虑,比如“动词找名词,名词找动词,形容词找名词”,行不通,必须看本句时,也只能看逻辑关系词,不允许看本句中的其它词。如若不按这样的步骤,不走这样极端的方式,是很难修正同学一做完型就看句意的方式,关键以同学们的水平并无法真正看懂句意。所以在教授中应采用的理念是“矫枉过正”,“不破不立”,要想使新的观念渗透,必须瓦解破除旧的观念。而旧的习气很难修正,短时间内只能采取强制的办法。当然这种方法有其阶段性的弊端,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在强迫其不看句意之时,新的解题技巧又没有熟练应用掌握之前,会出现做题效果比以前更差,做题时间比以前更长的局面,这时老师应注意学生情绪的起伏,让学生明白这只是学习阶段性效果的体现,应坚持把解题技巧全部体会渗透。老师应利用问答的形式感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确实渗透到了,这时再将以前看“句意”的权力还给学生,给学生两种武器。学会了解题技巧,如虎添翼,后期的提高和冲刺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