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考上MTI,“翻译基础”这门课至关重要,因为全国所有学校的初试都考这门课,而且这门课占150分,而不是100分。
“翻译基础”的常见题型
“翻译基础”的常见题型是:词条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篇章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句子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翻译评论、翻译理论问答。
根据我的调查,大部分学校只考词条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和篇章翻译(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分值的布局是:词条翻译占30分,篇章翻译占120分。
只有少部分学校会考句子翻译、翻译评论和翻译理论问答这类题型。
其实句子翻译并不难,因为句子翻译基本不需要考虑语境,做起来反而更容易。正是因为句子翻译不需要考虑语境(单个句子看不到上下文),所以我从来不会让我的学生做句子翻译。我特别重视语篇意识,所以我只会让学生做语篇翻译,而且我会选那些能够体现“语篇意识”这个知识点的语篇。
翻译评论有两种,一种是“纯语言或者文学视角的翻译批评”,另一种是“文化语境的翻译批评”。大部分题目都在考“纯语言或者文学视角的翻译批评”,但这种翻译批评视角太狭窄。真正的翻译批评应该是“文化语境的翻译批评”,但考试不可能考这种,因为这种翻译批评需要评论者做大量的背景调查和阅读,否则根本做不出来。
至于翻译理论问答,一般都是考察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或者中国译论(中国传统和现代译论都有),但我认为这其实对翻译实践没什么指导作用,所以我认为MTI入学考试根本不应该考翻译理论问答题,因为MTI的培养目标是翻译实践者。
下面分“词条翻译”和“篇章翻译”两部分讨论“翻译基础”的复习方法。
“词条翻译”的复习方法大概有两个:
1)首先,搜集往年的真题,分类统计考过的词条,并反复背诵已经考过的词条。
为什么要分类统计考过的词条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师出题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规律,比如缩略语考几个,中国特色词考几个,习语考几个。只有你统计分类考过的词条后,你才能发现这个规律。
为什么要背考过的词条呢?有人可能认为,考过的词条不会重复考,所以没必要背,但根据我的观察,“翻译基础”的词条很可能会重复考,所以一定要背好历年考过的词条。
2)其次,考试碰到不会的词条,不要慌,不要空着不写。
如果考试碰到没有背过的词条,不要慌(因为别人也可能没背过),也不要空着不写,因为有些词条的翻译有多个答案,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意味着,阅卷老师判卷的时候不会那么死板,只要你的译文言之有理,也会得分。当然,也有一些词条是比较死的,比如UNCIF这类缩略语,那这种词就属于“会就会,不会就不会”的类型。
“篇章翻译”的复习方法大概有两个:
1)首先,搜集往年的真题,了解目标院校的出题方向。每个学校的出题侧重点都不同,所以必须要搜集往年的真题,了解目标院校的大概出题方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复习。
我认为,篇章翻译可以分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具体而言,文学翻译会考察散文英译汉或者汉译英(汉译英考察得比较多),而非文学翻译考察的面比较广,什么都可能考到。
很多人会区分经贸翻译、科技翻译和外交翻译,但其实在我看来,这些翻译的共性都大于个性,所以都可以归为非文学翻译。很多老师为了让课程大纲看得有规律,就会分门别类地教经贸翻译、科技翻译和外交翻译,其实他们教每类翻译的时候基本都在教相同的知识点,比如词性转换,比如定语从句翻译,比如冠词翻译。如果真要教好学生,就得教非文学翻译的共性,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
如果你通过阅读真题,发现目标学校喜欢考文学翻译,那么平时复习时,就要多看文学翻译的书,特别是散文英译的书籍,比如张培基和刘士聪的散文英译选。虽然文学翻译也包括诗歌翻译和戏剧翻译,但MTI入学考试大多只考察散文翻译。
如果你通过阅读真题,发现目标学校不考文学翻译,那么你就好好去练习非文学翻译即可,但如果有时间,也可以看看张培基的散文英译,培养一下情操。
2)做完翻译练习后,一定要花时间反思订正,因为做了翻译练习不去反思订正,倒不如不做。而且,反思订正一定要有耐心,愿意花时间。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即翻译练习越多越好,仿佛练习的字数越多,自己的水平就越高。这绝对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而且很多人深陷这个误区而不知。我真心奉劝各位一句:要实事求是,不要自我感动。不要看自己做了多少字的翻译练习,而要看自己从反思订正中学到了什么。
正是因为每次练习都需要反思订正,所以你挑选的翻译练习必须符合以下2个条件:
首先,练习的长度不能太长,最好在400-500字以内。练习过长不利于你订正,除非你很有耐心,愿意花很长时间订正,否则你只能囫囵吞枣地订正1000字。与其这样,不如认真订正500字。
其次,练习不仅要有参考答案,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翻译过程解释。如果你选那些只有参考译文的练习,那么你很难知道译者做决策的理由,除非你的自学能力很强。我特别不建议大家拿网上的经济学人文章做练习,因为那些文章大多只有参考译文,基本没有过程解释。除非你的自学能力很强,否则绝对不要拿那些文章做练习。
我比较推荐大家用叶子南的书做英译汉练习,因为他的几本书,包括《英汉翻译对话录》、《英汉翻译译注评》和《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都有很多符合上述标准的练习题。
至于汉译英练习,我建议使用下面几本书,包括蔡力坚的《公文翻译译·注·评》、施晓菁和叶子南编写的《汉英笔译》、以及施晓菁和李长栓编写的《汉英翻译案例点评》。